中醫(yī)門診經(jīng)常有患者來咨詢:“我脾胃不好,應(yīng)該吃點什么補補?”針對這種情況,有三個特別適合的膳食可以推薦給大家來調(diào)養(yǎng)脾胃。不同的膳食針對脾胃虛的不同證型,藥膳不對癥,反而會引起不適,因此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咨詢中醫(yī)大夫自己是什么證型,再挑選合適的膳食。
01
四君蒸鴨
功效:益氣健脾主治與應(yīng)用:脾氣虛證。適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少便溏、面色萎黃、語聲低微、四肢無力、舌質(zhì)淡、脈細弱等。
出處:《百病飲食自療》
組成:嫩鴨1只,黨參30g,白術(shù)15g,茯苓20g,調(diào)料適量。
制法用法:活鴨宰殺,洗凈,去除嘴、足,入沸水中滾一遍撈起,把鴨翅盤向背部;黨參、白術(shù)、茯苓切片,裝入雙層紗布袋內(nèi),放入鴨腹;將鴨子置蒸碗內(nèi),加入姜、蔥、紹酒、鮮湯各適量,用濕綿紙封住碗口,上屜武火蒸約3小時,去紙并取出鴨腹內(nèi)藥包、蔥、姜。加精鹽、味精,飲湯食肉。
食用注意:脾胃虛寒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疼痛不宜用。
02
黃芪蒸雞
功效:益氣升陽,養(yǎng)血補虛。主治與應(yīng)用:脾氣虛證。適用于脾氣虧虛所致的食少、倦怠乏力、氣虛自汗、易患感冒、氣虛眩暈,及中氣下陷所引起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
出處:《隨園食單》
組成:嫩母雞1只(1000g左右),黃芪30g,精鹽1.5g,紹酒15g,蔥、生姜各10g,清湯500g,胡椒粉2g。
制法用法:母雞剖開去內(nèi)臟,洗凈。先入沸水鍋內(nèi)焯至雞皮伸展,再撈出用清水沖洗,瀝干水待用。黃芪用清水沖洗干凈,趁濕潤斜切成2mm厚的長片,塞入雞腹內(nèi)。把雞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蔥、姜、紹酒、清湯、精鹽,用濕棉紙封口。上蒸籠用武火蒸,水沸后蒸1.5~2小時,至雞肉熟爛。出籠后去黃芪,再加入胡椒粉調(diào)味,空腹食之。
食用注意:表虛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以及陰虛陽亢者,均不宜用。
03
法制豬肚方
功效:益氣健脾,溫中補虛。主治與應(yīng)用:脾陽虛證。適用于脾胃陽虛所致的食欲不振、畏冷便溏、遇冷胃痛等癥。
出處:《養(yǎng)老奉親書》
組成:豬肚1具,人參20g,干姜6g,胡椒10g(微炒者佳),糯米30g,蔥白、精鹽、生姜、紹酒等適量。
制法用法:豬肚剖開,洗干凈,入沸水鍋內(nèi)焯至表皮伸展,再撈出用清水沖洗,瀝干水待用。胡椒、糯米小火微炒,至微黃即可,塞入豬肚內(nèi)。蔥洗凈后切成段,與胡椒、糯米、干姜、精鹽等納入豬肚,縫合,勿令泄氣。把豬肚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生姜、紹酒、清湯,微火煮令爛熟。空腹食之。
食用注意:陰虛有火者,不宜用。
附方:豬脾粥(《圣濟總錄》):由豬脾、豬肚各1具,粳米100g組成。功能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無食欲、不消化等癥。
作者:中醫(yī)科 唐瀟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