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生人口的進一步降低,不少地方都開始發(fā)錢鼓勵大家生孩子。
四川省攀枝花:對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fā)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甘肅省臨澤縣:所有在該縣公立醫(yī)療機構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臨澤戶籍常住產(chǎn)婦一次性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津貼。
江蘇省海安市:子女沒有到18歲的二胎、三胎家庭每平米給予一定的購房優(yōu)惠,二胎是每平米200元,三胎是每平米400元。
但作用并不大。
事實上,工業(yè)化社會與生娃是根本對立的。工業(yè)化程度越高,人類越不樂意生孩子,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躲不過的魔咒,這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
在農(nóng)業(yè)化社會,人們是以村落為單位聚居的。婦女生了孩子,立刻有無數(shù)的同村婦女前來搭手。一個成年人同時看四五個孩子是一種常態(tài)。等孩子稍微大了一點,斷奶了,會跑了,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就不是父母了,而是同村落的大孩子。
小孩子跟著大孩子,大孩子照顧小孩子。祖祖輩輩,人類就是這樣繁衍的。
但在工業(yè)社會,人都成了原子化的個體。傳統(tǒng)育兒模式不再適應瘋狂內(nèi)卷的工業(yè)社會,生孩子則完全成了負收益。
也正因此,無論歐美日韓如何用福利刺激生育,生育率也始終上不去。
所以,如果只流于表面,而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無法提高生育率。沒人愿意做虧本生意,這是人趨利避害的基因所決定。
在我看來,解決辦法是很直觀的,總結起來就八個字:退耕還林,讓利于民。
漢武帝時期,武帝時連年征伐,苛捐雜稅愈加繁重,人頭稅水漲船高,從7歲開始收降低到3歲,兒童需繳納的錢幣從20漲至23,漲的3錢,用以“補車騎馬”。
于是民不聊生,許多百姓生了孩子,不得不將之殺死,以免交人頭稅,因為實在交不起,除非賣了妻兒。
連年征戰(zhàn),百姓殺子,加之公私皆盛畜奴,內(nèi)多怨女,外多曠夫,種種因素交錯疊加,這樣一來,西漢一度人口銳減,導致勞動力嚴重匱乏。
后來貢禹指出這個問題,主張放奴婢,罷娼樂,修節(jié)儉,減賦稅。漢朝人口才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