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在史書中的常常是一些王侯將相享有大名的人物,然而在歷史的大潮中,時不時地會有一些小人物卷起一些異樣的浪花,看似悄無聲息,實則大小人物都是異彩紛呈的歷史畫卷中的一部分。秦末亂世中,有一個人就是這樣。
項羽叔父項梁的麾下有一個叫宋義的,這個人剛出場給人一種很驚艷的感覺,可以說是料事如神,把打了幾場勝仗的項梁的結(jié)局提前預測到了,說他驕兵必敗。可是在楚懷王提拔他做了上將軍以后,這個人就飄了,忘記了他曾經(jīng)對項梁的勸誡,很快就同樣嘗到了驕兵必敗的滋味。
為什么這個人前后的反差如此之大呢?那個看上去對軍事很在行的宋義跑哪里去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話說自秦末各地陸續(xù)展開反秦風潮后,項梁仗著往日的聲名威信和侄兒項羽的威猛,一路斬將過關(guān),各地反秦勢力聞風而附,屬實是打了不少勝仗。不久前剛打敗了赫赫有名的章邯,項梁心里很是快慰,感覺推翻秦朝的日子不遠了。
駐扎在定陶后,志得意滿之下就逐漸松懈起來,項梁管的松,士兵們也樂得逍遙自在,就這樣隊伍的紀律一天天松懈下來。
宋義看著項梁這個樣子很是擔心,就和項梁說自古驕兵必敗,將軍之前是打了不少勝仗,可是士卒們在打了勝仗后容易產(chǎn)生驕惰之心,眼下的軍紀明顯松弛了。我看到章邯那邊在不停地調(diào)兵遣將,恐怕不久會有大動作,希望將軍可以提前準備。
項梁聽了滿不在乎,說這幾天正在下雨,道路泥濘,就算他再怎么調(diào)兵遣將也只能是用來自守,哪敢攻擊,放心吧!話說先前叫齊國田榮那小子一起去攻打秦國,他還借故推遲,你再去叫他,他再不來我就要率領(lǐng)大軍攻打他了。
宋義眼看著項梁還是一副驕傲的樣子,不聽人勸,正好借故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于是就領(lǐng)命而去了,路上恰好遇到了齊使,告訴了他項梁的狀況,說他有敗亡之象,讓他暫時別去。齊使半信半疑之下也樂得暫時觀望。
后面的事情果然不出宋義所料,項梁很快就被準備充足的章邯打敗了,他自己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是最能體現(xiàn)宋義智慧的一段故事。
可是在楚懷王聽了齊使述說宋義的本事,任命他為上將軍之后,這個人很快也就重蹈了項梁的覆轍。
趙國在巨鹿被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包圍后,派使者前往各國求救,實力強大的楚國被寄予厚望,可是宋義一路上又是拖延行程,又是對士兵不管不顧,只顧自己和將領(lǐng)們喝酒吃肉,還想著投機取巧讓趙國和秦軍彼此消耗一番自己在伺機進攻,好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驟然取得高位,宋義卻只顧個人享受,不顧體恤士兵,首先就不得人心。前腳說人家項梁驕兵必敗,你這還沒打勝仗呢,怎么就學起項梁了!大將軍完全就是名不符實,以虛名位高而驕,這一點遠不如項梁。
水滿則溢,盛極必衰,而宋義卻渾然不覺!
他那種對秦軍的想法也是典型的投機主義!一如后世對蜀漢和曹魏時刻保持觀望的吳國孫權(quán),墻頭草一樣的作風。
想得倒是挺好,可惜只是典型的不尊重客觀事實的紙上談兵,秦兵假如吞噬掉實力弱小的趙國,氣焰只會更盛,眼看著楚國剛吃了大敗仗,此消彼長之下哪來的好結(jié)果!此宋義不明一也。
二者他忽略了麾下的項羽,在項羽勸進了幾句后,宋義下了一道軍令:強不可使,俱應(yīng)處斬。這擺明了是針對項羽,在剛接受軍權(quán)羽翼未豐的時候和項羽爭鋒相對,這完全就是在作死。
果然此事激怒了項羽,很快宋義就做了刀下亡魂。
這些還不是宋義悲劇命運的關(guān)鍵原因,宋義其實是一個放錯了位置的被低估的人才。
看他對項梁的建議,句句合理中肯,做個參謀人員就很恰當,這人根本就不適合直接在前線作戰(zhàn)指揮當將軍。就和后世三國馬謖一樣,做個幕僚出謀劃策就很不錯。一去打仗就不是那塊料了。
沒有自知之明野心膨脹的后果很嚴重,一如宋義和趙括。
項梁死后如果宋義肯虛心輔佐項羽,他可能也會在歷史上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當然項羽連范增的話都不重視,又哪里會重視什么宋義。這只是一個假設(shè),不是說有謀略就一定有施展的機會,歷史上不得志的人太多了。
宋義的悲劇也正在這里,位置錯了。楚懷王想要打壓項羽,情急之下錯用了宋義,一步錯步步錯,本來就是一個傀儡帝王,項梁身死,野心膨脹,想要翻身做主,卻又錯用人才,和項羽的梁子也越結(jié)越深,這也注定了他后來的結(jié)局。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都怪不得別人。宋義是這樣,馬謖是這樣,楚懷王熊心又何嘗不是這樣。
世事如棋局局新,棋理不變古今通。
悟空心中如意筆,靜談天下風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