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談談克里米亞(Crimea Republic)。
克里米亞是位于今天的烏克蘭之南,俄羅斯之西,地處黑海北岸的一個半島。面積是大約2萬7千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臺灣面積的四分之三。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地理位置
克里米亞這個名稱來源于韃靼語的「克里木」,是韃靼人早期汗王的名字。所謂「韃靼」或者「韃靼人」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民族。簡單說,就是對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歐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的一個泛指。俄羅斯把歐亞大草原使用突厥語的各民族,統(tǒng)稱為「韃靼」?,F(xiàn)代,一般指曾經(jīng)被金帳汗國統(tǒng)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克里米亞祖先韃靼人
克里米亞的最早定居者是「凱爾特人」。簡單說因為克里米亞位置特殊港口眾多,所以歷史上就曾經(jīng)被各種統(tǒng)治者所占據(jù)。大約公元前1世紀前后,是羅馬帝國的附屬國;大約11世紀,被拜占庭帝國占領;大約13世紀,被蒙古帝國占領;大約15世紀以后,韃靼人建立的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附屬國;大約從17世紀開始,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開始了爭奪黑海出??诘南盗袘?zhàn)爭。1774年第五次俄土戰(zhàn)爭,奧斯曼土耳其戰(zhàn)敗,簽署《庫楚克-凱納爾吉條約》。俄羅斯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大約10年之后,1783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并,正式納入俄羅斯的版圖。
克里米亞的最早定居者「凱爾特人」
一戰(zhàn)末期,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都曾經(jīng)短暫脫離俄國。因為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曾經(jīng)在德國的扶持下,成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成為德國的附屬國。1918年4月,德國發(fā)動克里米亞行動,占領了克里米亞,并將其移交給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管轄。
一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后,蘇聯(lián)又收復了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被取締,烏克蘭成為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克里米亞成為蘇聯(lián)的自治共和國,正式名稱是「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1945年蘇聯(lián)以韃靼人曾經(jīng)與納粹合作為由,將克里米亞的韃靼人整體遷徙至中亞地區(qū)。克里米亞從自治共和國降格為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州。大量俄羅斯族遷入,開始成為克里米亞的主體民族。
韃靼人遷出克里米亞
1954年,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調(diào)整蘇聯(lián)行政區(qū)劃,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歸烏克蘭,從此克里米亞就又成為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州,直到1991年蘇聯(lián)宣布解體,蘇聯(lián)不再作為主權國家存在,原屬于蘇聯(lián)的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恢復主權國家地位。
俄國十月革命
按照1954年的蘇聯(lián)行政區(qū)劃,克里米亞應該是屬于獨立的烏克蘭的一部分。但是因為在1954年之前的更長的時間里,克里米亞一直是屬于俄羅斯的一部分。因為克里米亞一直是蘇聯(lián)黑海艦隊的基地。因為1954年的劃分,是前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決定,而不是克里米亞人的意愿,所以克里米亞的大多數(shù)居民,當時就表示不愿意遵守1954的劃分,歸屬烏克蘭,而是留在俄羅斯。所以克里米亞在1992年5月5日也宣布獨立,拒絕歸屬烏克蘭。同時1992年5月21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也宣布,1954年蘇聯(lián)對克里米亞的劃出移交烏克蘭沒有法律效力,應該按照克里米亞居民的意愿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結(jié)果當時就引發(fā)了克里米亞的騷亂,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政治危機。
簡而言之,最后在俄羅斯的調(diào)解下,俄羅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三方達成了一個妥協(xié)過渡方案。方案的核心是二條:
第一,克里米亞不脫離烏克蘭獨立,但是克里米亞要恢復自治共和國地位,并享受相應的高度自治的政治權力。
第二,俄羅斯以租借形式繼續(xù)使用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海軍基地。所以基地所在的塞瓦斯托波爾市,成為行政單列市,主權歸烏克蘭,但管轄權歸俄羅斯。
這種安排在當時的情況下,既維護了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也保證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存在,同時也尊重了克里米亞的自治權。
應該說,克里米亞的自治權對俄羅斯來說,是對其克里米亞利益的保證。而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存在,對克里米亞來說,也是對克里米亞自治權的安全保障。而俄羅斯與克里米亞主張權利的前提,是承認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這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下,事實上烏克蘭、俄羅斯和克里米亞三方都清楚,烏克蘭的主權,克里米亞的自治權以及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存在權,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政治妥協(xié)的結(jié)果。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單獨強調(diào)自己的權利,因為任何一方對自己權利的單獨強調(diào),事實上就是對其它方利益的侵犯。
2013年11月,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親歐盟示威運動。示威運動持續(xù)數(shù)月,并漫延至烏克蘭全境,演變成烏克蘭親俄派與親西方派的互相示威游行,最終發(fā)展成武裝沖突。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
2014年2月21日,時任烏克蘭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被彈劾下臺,流亡俄羅斯。也就是說在烏克蘭國家層面,親西方派的政治勢力取得了勝利。但是,親俄派勢力認為這是親西方派勢力的非法奪權,拒絕接受彈劾結(jié)果,從而就引起了更大規(guī)模的沖突和騷亂。而在克里米亞,則是爆發(fā)了親俄羅斯的示威。親俄羅斯派的政治勢力控制了局面。
烏克蘭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被彈劾下臺流亡俄羅斯
事實上,克里米亞一直就是烏克蘭親西方勢力與親俄羅斯勢力的權力角斗場。從1994年親俄派代表梅什科夫當選克里米亞首任總統(tǒng)之后,克里米亞就一直抵制烏克蘭推行的“去俄羅斯化”運動。采取并實行與烏克蘭中央政府不合作的對抗政策。并在1994年就提出過要對克里米亞獨立,舉行公投。而烏克蘭中央政府為了對抗克里米亞的分離勢力,則扶持反對派勢力控制議會利用議會權力對抗總統(tǒng)權力,并在1995年通過法律,事實上限制了克里米亞的自治權,更多地強調(diào)了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
克里米亞親俄羅斯示威
所以烏克蘭與克里米亞政壇的親俄羅斯派與親西方派政治勢力之間的斗爭,烏克蘭試圖控制克里米亞與克里米亞試圖擺脫烏克蘭控制的斗爭,貫穿了烏克蘭獨立后的整個歷史。
而2014年烏克蘭親西方派與親俄羅斯派的政治斗爭,所引發(fā)的全國性政治動蕩,就使克里米亞分離問題,再次成為焦點。
2014年2月27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突然占領了克里米亞議會大樓,免去了當時的總理莫吉廖夫的職務,選舉阿克肖諾夫為新總理。烏克蘭中央政府認為,此舉違反烏克蘭憲法,拒絕承認,并向克里米亞施壓。但俄羅斯認為,阿克肖諾夫是克里米亞合法選出的總理,表示支持。阿克肖諾夫隨即向俄羅斯尋求保護,俄羅斯軍隊以保護俄羅斯僑民維持社會秩序為由,進入克里米亞。
武裝人員占領了克里米亞議會大樓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率達到大約85%,其中大約97%的選民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3月17日克里米亞宣布獨立。3月18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條約,接受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lián)邦。
克里米亞獨立公投
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應該說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多年來克里米亞與烏克蘭一系列矛盾沖突的總爆發(fā)??死锩讈喺鋵嵲缭?年前,也就是2012年就計劃要在2014年的5月22日舉行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因為2013年底烏克蘭爆發(fā)全國范圍的大暴亂,公投日期先是被提前到3月30日,最后又提前到了3月16日。
3月18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簽署條約
克里米亞事件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徹底對立。應該說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前蘇聯(lián)中最核心,也是關系最緊密的三個加盟共和國。他們?nèi)齻€也是前蘇聯(lián)的創(chuàng)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他們可以說其實是同出一源。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一體化的歷史也超過了300多年。當年蘇聯(lián)之所以選擇在1954年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歸烏克蘭,就是為了慶祝俄烏統(tǒng)一300周年。他們之間無論在利益上還是情感上,本來并不存在對立或者沖突,但是蘇聯(lián)的解體改變了一切。
克里米亞獨立導致俄烏徹底對立
簡而言之,烏克蘭獨立后的新政治家們,分裂成了所謂「親俄派」和「親美派」兩種不同的政治勢力。他們?yōu)榱烁髯缘恼卫?,濫用了民主選舉與言論自由的權利,為了爭取選票危言聳聽,嘩眾取寵,蠱惑民眾,故意夸大政治分歧和民族矛盾,人為地挑起了烏克蘭社會與民眾的撕裂與對立。
烏克蘭獨立后分裂成「親美派」和「親俄派」
大致來說,在烏東地區(qū),親俄派政治勢力的支持者占多數(shù)。在烏西地區(qū)親美派的政治勢力的支持者占多數(shù)。而克里米亞因為占人口多數(shù)的是俄羅斯人,所以占多數(shù)的就是親俄派政治勢力的支持者。
從外部原因來看,烏克蘭獨立后,因為其地緣戰(zhàn)略地位的特殊一直都是美國與俄羅斯的政治角斗場。2004年因為烏克蘭大選導致的所謂烏克蘭“橙色革命”。2014年的烏克蘭全國范圍的親歐盟示威抗議,就都是外部勢力支持的,大規(guī)模的政治沖突。
2004年橙色革命
大致說來,2004的“橙色革命”親美的政治勢力,取得了明顯優(yōu)勢。2014年的親歐盟政治示威,導致俄羅斯支持的當時的烏克蘭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被彈劾下臺。親俄派政治勢力再次失利,而克里米亞公投,其實就是這種政治沖突的最終徹底激化的具體表現(xiàn)。
而從內(nèi)部原因來說,烏克蘭推行的激進的所謂「烏克蘭化」運動,也就是“去俄羅斯化”運動,也引起了烏克蘭東部地區(qū),親俄羅斯民眾的強烈不滿。
所謂「烏克蘭化」,簡單說就是烏克蘭獨立后開始推行的,在教育、出版、政府以及公共生活各個領域的「去俄羅斯化運動」。比如,將烏克蘭語定為烏克蘭唯一官方語言,禁止和限制俄語的使用。
比如在克里米亞,大約只有7% 9%的克里米亞人使用烏克蘭語。但是因為所謂「烏克蘭化運動」,克里米亞的幼兒園和學校禁止使用俄語,要求必須用烏克蘭語教學。電視臺播放俄語節(jié)目,必須配烏克蘭語字幕。俄語報紙也受到限制,要求使用雙語才能出版。最后發(fā)展到甚至法律規(guī)定服務業(yè)從業(yè)人員,禁止使用俄語為消費者服務。
烏克蘭與克里米亞
烏克蘭認為烏克蘭有權在烏克蘭強調(diào)烏克蘭語的地位,但在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qū)說俄語的居民大約占到90%。即使在基輔,說俄語的家庭也超過了一半。他們就認為這是針對俄語的大屠殺,是語言的種族滅絕,是對他們極大地侮辱和歧視。
語言問題,其實通過學校教育,大約經(jīng)過2代最多3代人,就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但是在烏克蘭,語言問題被政客所利用,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結(jié)果,激進的語言政策人為地加劇了烏克蘭社會的分裂與對立,也引起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民族沖突。而這也成了俄羅斯支持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qū)的理由。就是認為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勢力對烏克蘭的俄羅斯族實行了種族歧視和種族迫害。
簡單來說,從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的親歐盟政治示威,使克里米亞的親俄羅斯政治勢力意識到,烏克蘭的親美政治勢力在不斷擠壓克里米亞的自治空間??死锩讈喌淖灾蔚匚灰衙鎸嵧?。同時俄羅斯也意識到,原有的政治平衡已被打破,烏克蘭政壇親俄羅斯勢力的失利,使他們有可能會永遠失去對克里米亞的控制和影響力。黑海艦隊最終也有可能會失去其在克里米亞的海軍基地。所以克里米亞的親俄政治勢力和俄羅斯一致決定,要讓克里米亞重回俄羅斯。
簡而言之,對克里米亞的公投獨立,烏克蘭,北約,歐盟和美國等國表示明確反對。中國、日本、印度、哥倫比亞、梵蒂岡和馬來西亞等國,態(tài)度中立,不積極支持任何一方。俄羅斯、古巴、敘利亞、委內(nèi)瑞拉、朝鮮、尼加拉瓜等國,明確表示支持。
反對的理由并不是說公投過程不公正,而是說公投本身不合法。簡單說就是,違反烏克蘭憲法,違反聯(lián)合國憲章,和違反國際法。但俄羅斯與克里米亞不接受這種指控,他們的理由認為:
第一,一個國家的獨立,以及加入另一個國家,是由國際法,而不是國內(nèi)法管轄的。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在對科索沃獨立宣言的裁決中曾明確提出:獨立宣言本質(zhì)上是可以違反國內(nèi)法律的。
第二,民族自決原則與聯(lián)合國憲章所規(guī)定的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原則并不沖突。領土與主權完整原則并不否定民族自決權力。
比如1945年聯(lián)合國成立時只有45個成員國,但今天有193個成員國,而其中許多國家,都是通過民族自決的方式成立的。包括烏克蘭獨立本身,也是民族自決的結(jié)果。
第三,科索沃是最好的判例證明。如果科索沃獨立不違反國際法相關規(guī)定,那么克里米亞獨立要比科索沃擁有更充分的國際法依據(jù)??死锩讈喼皇欠滦Я恕缚扑魑知毩ⅰ鼓J?。
所以違反烏克蘭憲法,違反聯(lián)合國憲章,以及違反國際法,都不能成為反對克里米亞獨立的理由。
其實,關于克里米亞獨立究竟是否違反國際法,這只是個學術問題。因為國際法本身就是個所謂“弱法”,因為它不具有強制性。簡單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克里米亞的獨立即使合法,也無法實現(xiàn)。所以克里米亞問題, 確實是一個問題,但并不是一個「國際法」問題,而是一個「國際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