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飛行任務中,每個過程都存在一些風險,其中發(fā)射階段以及返回地球階段的風險系數(shù)是最高的。當然在太空中飛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說在近地軌道飛行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太空垃圾。在人類航天史上就曾經出現(xiàn)過各種事故,有一些事故是飛船在發(fā)射升空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有一些事故是飛船在近地軌道飛行時才出現(xiàn),也有一些事故是飛船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才發(fā)生。對于航天員來說,飛船返回地球的過程其實是很刺激的。
因為飛船在返回地球之前,一直環(huán)繞地球飛行,飛行速度達到或者接近7.9公里每秒,這時候飛船內就處于失重的狀態(tài),這也是飛船內的航天員和物體會漂浮起來的原因。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航天員的身體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負擔”,不需要像在地面那樣對抗重力,完全放松。但是當飛船返回地球時,首先就是要找準一個時機把飛行的速度降下來,把飛行高度降下來,然后再入大氣層。
王亞平回憶飛船返回場面
由于地球有一個濃密的大氣層,海拔越低壓強越大,當飛船高速進入大氣層時飛船內航天員的感受很強烈,隨著飛船高度不斷下降,飛船受到的空氣阻力會越來越大,航天員需要承受的過載也會逐步加大,整個返回的過程需要承受十幾分鐘的過載,還會有一些震動和噪聲,感覺返回艙會被壓得“咯吱咯吱”響。
王亞平在回憶飛船返回地球的驚險過程時就提到了這些感受。透過飛船的舷窗,航天員會看到飛船的外面被燒得通紅,還能聽到火燃燒的呼呼聲,感覺就和《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的那種感覺。當然,和《西游記》中的煉丹爐不同,飛船返回艙內的溫度并不會很高,很舒適。
飛船在返回地球之前的飛行速度極快,由于地球有濃密的大氣層,所以當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會與空氣發(fā)生劇烈摩擦,飛船外部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一般都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雖然飛船經受上千攝氏度的灼燒,但是由于飛船的外部有特殊的防熱涂層,飛船表面敷設有一層燒蝕材料,當飛船外部的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這些燒蝕材料就會升華脫落帶走大量熱量,從而達到控溫的效果,飛船內部的溫度一般不超過30 。
長達183天的太空飛行就像是一次頗具科幻質感的太空生活實驗,在談到出艙任務時,王亞平稱站在機械臂上零距離擁抱宇宙時,空間站在不斷環(huán)繞地球飛行,眼前的景色不斷朝后翻滾,那種感覺就像在“騰云駕霧”、“太空沖浪”。
恢復“地球人模式”很開心
王亞平還曾經分享了從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一些體會。由于神舟十三號飛船的飛行時間長達半年,在太空中生活這么長時間,航天員們早就已經使用了外太空失重的環(huán)境,所以當航天員乘坐飛船返回地球以后,一開始會存在很多不適應的情況。比如說王亞平就表示剛剛回來的時候,喝完水害怕杯子“漂走”,總是想要把杯子“粘”??;在給別人遞東西的時候也總習慣像在太空那樣直接讓東西“飛過去”。
除了生活習慣方面的轉變外,航天員在太空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身體的各項指標。因為在地面我們時時刻刻都需要對抗重力,但在太空環(huán)境下我們就處于失重的狀態(tài),完全放松,身體的體液會重新分布,還有很多適應的問題。當返回地球以后,航天員也需要重新適應地面的環(huán)境,身體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飛行之前的水平。王亞平表示,能夠恢復最習慣的地球人生活模式,能夠在水龍頭下暢快淋漓地洗手,非常開心。
在外太空的生活可不像在地面那么自由,在水龍頭下洗手這件簡簡單單的事情,在外太空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方面在太空中水是很寶貴的,另一方面外太空失重狀態(tài)水不可能像在地面自由流淌,而是會直接漂浮起來。這也是在外太空洗澡時沒法淋浴,只能用濕毛巾擦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