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是不是今天的鳳凰古城?廢話,能不是?
還真不是。答案出自《邊城》自己: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條官路將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p>
《邊城》講的是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凄美愛情。故事里的女主人,就是“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的美麗外孫女??梢姟哆叧恰肪褪遣栳兼?zhèn)。
由于《邊城》名氣太大,2005年茶峒鎮(zhèn)改名邊城鎮(zhèn)
鳳凰古城之前叫“五寨司城”,后來改為“鎮(zhèn)竿”,1704年才有了現(xiàn)在的名字—“鳳凰城”。
為什么人們會把《邊城》與鳳凰古城緊緊地拴在一起?
我想,首先當(dāng)然是因為沈從文的故居在鳳凰城;其次,對于中原文化來說,湘西山野中的鳳凰城也確實是地道的邊城;不過最重要的是“鳳凰”二字,更能引起人們對美麗女子、凄美愛情的“聯(lián)想”。
《邊城》首次出版于1934年,作品中女主角叫翠翠。翠翠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有原型的。
原型來自一個叫趙開明和翠翠的真實故事。趙開明是早年沈從文從軍時的一個好友。
一次行軍路上,趙向沈講述,他在瀘溪縣城一家絨線鋪遇一個叫翠翠的少女,翠翠如此美麗,發(fā)誓要娶她為妻。17年后的一天,沈從文乘坐小船來到瀘溪,馬上想到好友發(fā)誓要取得翠翠,便尋找絨線鋪而去。找到絨線鋪,在門前看到了一個和想象中翠翠一樣漂亮的少女。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小翠。而翠翠的丈夫正是好友趙開明。沈從文自然無比驚訝。遺憾的是此時翠翠已離世,好友和女兒小翠相依為命。
從小翠的美麗自然聯(lián)想到翠翠的美麗,從此沈從文對這個美麗、樸實的女子無法忘懷。1934年寫《邊城》時,翠翠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沈從文后來寫到:“我寫《邊城》故事時,弄渡船的外孫女明慧溫柔的品性,就從那絨線鋪子女孩脫胎而來。
順便說一句,2000年由王蒙擔(dān)任評委的《亞洲周刊》評出20世紀(jì)中文小說100強,《邊城》排名第二,第一是魯迅的《吶喊》。
鳳凰古城已來過兩次。
上次是2017年5月與兒子之一(愷愷)自駕來的。記得上次來時故意做了兩個小鋪墊:
其一,強調(diào)鳳凰古城沒什么特別的,僅因為路過,順便打個卡而已。
其二,故意拖到天黑才到達(dá)。
兒子被兩個“小鋪墊”完全蒙騙了,以為鳳凰城是普普通通的一座古城而已,在中國,這類古城多地去了。不過兒子還是好奇地追問了一句,與大理、麗江相比呢?
我一語雙關(guān)的回答:沒法比。
也確實沒法比,鳳凰城坐落在沱江兩岸,僅此一點就決定它比麗江更加“嫵媚、水靈”。更何況,還有沈從文《邊城》美麗愛情故事的加持。
小五車駛上沱江橋的那一刻,兒子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震撼了。
古香古色的建筑,通過迷魂燈光,又全部映射到水中,給人一種不知是“天上宮闕”、還是“地上人間”的錯位。夜色中的鳳凰城,更加水靈、更加嫵媚、更加妖嬈,散發(fā)出濃濃的仙女味。
總之,月色下的鳳凰城才符合你想象中的“夢幻”和美麗。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也一定要天黑達(dá)到的原因。
前兩次來鳳凰城都是在淡季,很愜意。這回是旺季,還因為高考結(jié)束疊加學(xué)生放假,旺中之旺。
烏央央的人群,把本來就很窄的江邊小道堵得夠嗆,不過抬頭隨處可見“翠翠們”。
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少女般年輕,加上身著艷麗苗女服飾和化妝,個個都可與”羞花閉月,沉魚落雁”有得一拼,美不勝收!
美女也分為不同層次,當(dāng)下的、未來的、資深的、苗條的、富態(tài)的等等。主要還是當(dāng)下和苗條為主。
她們手拿各種道具比如小馬燈、小腰鼓什么的,眾目睽睽下擺出各種美姿,旁邊的”御用”攝影師們忙得不可開交,形成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
圖11 鳳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