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首都北京機場迎來了一位特殊之客,他就是美國第37任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
上午11時30分,尼克松的專機在北京機場降落,尼克松面帶微笑從機艙內走了出來,當他看到前來迎接的周恩來時高興的急匆匆地從匆匆地從舷梯上走了下來,遠遠地就伸出雙手,周恩來也伸出手來,與其緊緊地握在一起。
周恩來熱情地說:“總統(tǒng)先生,你把手伸進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和我握手,我們之間有25 年沒有交往了?!?/p>
尼克松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足足有1分多鐘才松開。
這是一次象征兩國人民友誼的握手、是代表另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握手、也是尼克松為了表示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對周恩來的愧疚,替杜勒斯道歉的握手。
紅色外交家
日內瓦會議是在1954召開的。
當時朝鮮戰(zhàn)爭雖然結束,但美軍仍然不肯撤離朝鮮半島,而在遠東的印度支那人民同法國軍隊也在進行著激烈的斗爭。
在此背景下,蘇、美、英、法決定在1954年4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中國受蘇聯(lián)邀請參加了這個5大國會議。同時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跟隨美國一起參與朝鮮戰(zhàn)爭的各個國家,共計19個國家。
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后參加的第一個國際大型會議,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亮相。
當時,由于新中國剛剛成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對新中國不了解,再加上美國從中挑撥,使得一些國家不但對新中國不友好,甚至還跟隨美國后面敵對中國。
周恩來英姿
為了打響這第一仗,從而樹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好形象,讓世界了解新中國,讓中國沖破美西方國家的封鎖,爭取我們的意見和立場能在會議上得到認可,讓會議有個圓滿的成果。至此,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慎重地研究和精心的準備。
從參加會議人員的挑選到服裝衣著穿戴、從會議談判的原則立場到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方法都做了詳細的安排。周恩來要求中國代表團成員不論會內會外都要謙虛謹慎,不卑不亢,保持大國風范。
4月24日下午3時,周恩來率領200人的團隊抵達了日內瓦機場。只見周恩來身穿合身得體大衣,威風凜凜,神采奕奕,瀟灑自若,滿臉微笑地與前來迎接的瑞士外交官員一一握手致意。
在他的身后是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以及王炳南、師哲、喬冠華······等一隊新中國最為優(yōu)秀、最為出色的外交家。他們統(tǒng)一身穿中山裝,莊重整齊,嚴肅利索、精神抖擻,落落大方。
機場內數(shù)不清的各國記者一下子蜂擁而上,上百臺鎂光燈,閃爍的耀眼燈光交織在一起,他們被周恩來英俊瀟灑、剛毅溫和的神情深深地吸引,被這支整齊又充滿神奇的隊伍而震懾。
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
有很多媒體報道了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英姿颯爽的精神面貌。在一家西方媒體中這樣報道中國代表團:
“一個年輕的紅色外交家率領一批更年輕的紅色外交家······”
“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連手提箱也都相似·····”
代表美國出席日內瓦會議的是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杜勒斯是美國最為囂張跋扈的反共反華政客,從臺灣問題到朝鮮戰(zhàn)爭,他都是徹頭徹尾地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杜勒斯從媒體報道中得知周恩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機場的情況時,一下子氣得肺都要炸開了。
前沒多久的朝鮮戰(zhàn)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痛擊美國侵略者的情景還在杜勒斯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如今周恩來又率領中國代表團才剛進入日內瓦,就大顯國威,占盡風頭。
“仇共反共”,新仇舊怨之間使得杜勒斯如瘋狗狂吠,當下就咆哮下令:不允許美國代表團的任何人與中國代表團成員接近握手。
他的這一決定給以后斯密斯的工作,特別是尼克松訪華埋下了伏筆。
周恩來參會照片
杜勒斯還狂妄地說:“如果我與周恩來說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我的坐車和周恩來的坐車在日內瓦大街上相撞?!?/p>
為此在整個日內瓦會議期間,杜勒斯都不曾和周恩來說話,甚至連看都不看。
有時,在會場上,杜勒斯特地和其他國家領導人握手,而故意不和周恩來握手,企圖拉攏其他國家,而羞辱和孤立周恩來,孤立中國,損害中國。
有些國家代表團害怕美國,也就不敢和中國代表接觸,有的國家不了解新中國,又不愿意招惹美國,所以對中國代表團敬而遠之。在當時參會的國家只有蘇聯(lián)和朝鮮與中國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其他16國都隨美國吆來喝去。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粉碎杜勒斯的陰謀,周恩來想到了一個絕好的計策,那就是充分利用會場外的第二個戰(zhàn)場。
在日內瓦會議上,我國代表團在周恩來的帶領下,除了在會場內開設一個主要戰(zhàn)場外,在會場外同樣也開了一個力量不可小覷的第二戰(zhàn)場。
在這次日內瓦會議上有文字記者700多名,攝影記者、廣播、電視記者600多名。他們?yōu)榱税驯敬螘h的狀況、所見所聞盡快地傳遞到世界各國,不遠千里從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聚集到日內瓦來。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好這一強大陣營,對于我國代表團在本次會議以及新中國在國際上的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此,周恩來規(guī)定五項招待外國記者的原則:
“來者不拒,區(qū)別對待;謹慎而不拘謹,保密而不神秘,主動而不盲動;
記者提問,不要濫用‘無可奉告’;
對于挑釁據(jù)理反駁,但不要疾言厲色;
接待中,有意識地了解情況,有選擇、有重點地結交朋友”。
會議現(xiàn)場
當時有一個美國記者挑釁地問周總理:“你們中國人走路為什么總是低著頭,我們美國人走路都是抬起頭”。
周總理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因為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
那個美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羞得滿臉通紅。
當時,周恩來還向負責新聞工作的熊向輝指出,不要只會守株待兔,要打破以往呆板的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舉行小型宴會,大型冷餐招待會等,廣泛交結外國朋友,大力宣傳新中國。同時還要為外國記者播放電影,利用電影進行文化交流,宣傳社會主義新中國。
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電影招待會播放的第一場電影是我國的紀錄片:“1952年國慶?!?/p>
播放時通過擴音器用英文進行了簡單解說。播放廳里座無虛席,還有很多人都是站在那里觀看,并時不時地爆發(fā)地爆發(fā)出陣陣掌聲。
參會的各國官員記者觀看后紛紛夸贊:世界東方的中國人民雄赳赳,氣昂昂地站起地站起來了,影片結束后,還有很多記者主動伸手和中國官員握手言歡。
第二天有新聞報道說:“當全副武裝的中國軍隊和手捧鮮花的姑娘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過日內瓦銀幕時,西方和東方的無冕之王們都情不自禁地一起發(fā)出輕輕的贊嘆聲?!?/p>
播放的第一場電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熊向暉把這一喜訊回報給周總理時,周總理又問:
“都是贊嘆聲,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呢?”熊向暉想了想說:“有一個美國記者說:中國口口聲聲說要和平,其實也是在搞軍國主義?!?/p>
總理聽了笑了笑說:“那我們就再加演一場《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我國剛剛拍得一部越劇彩色戲劇片。在我國如果銀幕上沒有字幕相信有很多人都會看不懂,更何況是在國外。所以當熊向暉第一次在代表團駐地寶端華旅館試放時,演出沒多久,放映廳就沒人看了。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熊向暉又找人將影片里的主要對話、歌詞以及故事的情節(jié)介紹,翻譯成長達十幾頁的英文,準備發(fā)放給外國記者。
當熊向暉把自己的這一做法向周總理匯報后,沒想到竟被周總理批評了一頓??偫碚f:“十幾頁的說明書誰看?我要是記者就不看?!?/p>
緊接著總理又給熊向暉出了個妙招,總理說:
“只要你在請?zhí)蠈懮弦痪洌埬阈蕾p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放映前用英語做個三分鐘說明,用詞要有一點詩意,我保證不會失敗。”
熊向暉對總理的建議半信半疑,可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就只好按照總理的方法舉行了電影招待會,播放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沒想到效果特別好。
放映廳里,別說250個座位,座無虛席,就連站的地方都很難找到,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整個放映過程中人們都是緊張肅靜,屏住呼吸,生怕一個大聲喘氣驚擾祝英臺和梁山伯的 濃情蜜意。
圖|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祝
當劇情演到高潮“哭墳”、“化蝶”時,劇場內所有記者官員情不自禁,淚流滿面,哭泣聲頻頻傳出。
當演出結束,劇場里燈光亮起時,人們仍然還陶醉在劇情的悲歡情愛中。沉靜了足足有一分多鐘后,如同巨雷般的響亮掌聲,在放映廳里突然響起。
很快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響亮的名字,被多家媒體認可,并傳播到與會的各個國家代表團,傳播到世界各地。
一名印度記者在報道中這樣說:“新中國成立不久,能拍出這樣的片子,說明中國的穩(wěn)定,這一點比電影本身更有意義”。
還有一位美國記者說:“在日內瓦看不到共產黨統(tǒng)治下幾億中國人的‘悲哀和愁苦’”。
圖|《梁山伯與祝英臺》劇照
周恩來使外交變成了藝術
周總理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智慧,令熊向暉佩服得五體投地。由于外國記者的大力宣傳,使與會各國的外交家,都對新中國有了重新的認識。
會場外的節(jié)節(jié)勝利,給會場內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會場內周總理機智、敏銳、有理有據(jù)地對美國杜勒斯進行了有力的反駁,同時周總理又沉著冷靜,擺事實,講道理,舌戰(zhàn)16國,折服了與會各國的代表團成員。
他們很多成員在背地里偷偷地與中國代表接觸,示意友好。就連美國的鐵桿“朋友”,英國、法國也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有意與中國代表團結交。
杜勒斯得知這些情況后,大罵英、法不夠朋友,不夠“哥們”。氣的杜勒斯只在日內瓦會議上待了七天,就逃回美國了。
有報道說:“蘇聯(lián)人將外交變成科學,而周恩來使外交變成為藝術”。
周恩來
杜勒斯走后,美國在日內瓦會議上的代表由斯密斯負責。斯密斯雖說對杜勒斯的很多做法不贊同,對周恩來也很欣賞,也有意想和中國代表團接近,但他畢竟是杜勒斯的副手,所以也不敢大膽地同周恩來握手。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發(fā)展,到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打開了中美隔絕的大門,尼克松特地從大洋彼岸走來與周總理握手。
周總理在同尼克松談話時曾風趣地說:“總統(tǒng)閣下,今天我們握手了,但是杜勒斯他不愿意握手,斯密斯先生本來相同我握手,可他沒有將杜勒斯的規(guī)定打破,所以他只好用左手握了我的手臂?!?/p>
尼克松聽了笑著說:“對不起,那我們握手吧?!?/p>
于是尼克松和周總理再次握手。周總理又說:“但是,我不怪他們,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塊鐵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塊鐵板,但是,實踐證明,事實不是這樣的”。
杜勒斯
周總理的聰慧、大度深深打動了尼克松。當周總理需要脫掉身穿的大衣時,(由于周總理的右手不方便)尼克松不等總理的秘書出手,就趕忙上前幫助周總理把大衣脫掉。
尼克松這樣評價:“周恩來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p>
尼克松還說:“在周恩來面前,任何不相信的感覺或者對他還有些懷疑的判斷,幾乎都煙消云散?!?/p>
蘇聯(lián)的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說:“要是你們認為我難打交道,那等你們遇到周恩來的時候再看吧?!?/p>
在當時國際政要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周恩來相比,就是荒野中的野蠻人”。
結語
在日內瓦會議上,周恩來憑著他的聰明睿智、沉著冷靜、博學儒雅和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的膽識氣魄,不僅為新中國贏得了國威,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此周恩來的外交精神傳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