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6日,毛主席迎來了80歲誕辰,他借著生日機會,將兒女召集到自己身邊,唯獨主席最疼愛的小女兒李訥沒在自己身邊。
主席擔(dān)心自己身體不行,感慨有生之年能否再看到李訥。
1974年開始,主席身體明顯走下坡路,視力下降厲害,幾乎雙目失明,言語也含糊不清。剛經(jīng)歷離婚風(fēng)波的李訥聽聞后,連忙攜子趕回中南海。
毛主席聽到女兒李訥聲音后,當(dāng)場激動落淚,摸著女兒的臉說:“有困難就和爸爸說!”
可見,毛主席對女兒李訥有多么疼愛,他內(nèi)心也充滿著對女兒悲慘婚姻的深深自責(zé),曾感慨“訥娃的婚事太草率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一、毛主席催婚
毛主席貴為開國領(lǐng)袖,但同樣也是為人父母,對兒女的婚姻大事十分關(guān)心。他曾多次對子女說,最好找工人或農(nóng)民出身的另一半,別把自己擇偶條件定的太高。
1959年,毛主席聽聞兒子岸青和劉思齊妹妹邵華書信往來頻繁,十分高興。他多次囑咐劉思齊帶著邵華前去醫(yī)院探望岸青,撮合他們走到一起。
因為哥嫂的關(guān)系,岸青早早就認識邵華,但很長時間里只當(dāng)她是個小妹妹。隨著兩人年齡的增長,彼此間也互生情愫。
但兩人遲遲捅不破最后一層關(guān)系,身為父親的毛主席開始召集了,他親自給岸青寫了一封信,并夸贊邵華是個好孩子,可以多接觸接觸。
岸青看了此信后,了解了父親的意思,決定大膽追求邵華。就這樣,兩人于1960年下半年結(jié)為夫妻。
毛主席大女兒李敏,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心上人孔令華,此人是李敏在東北就讀八一小學(xué)的校友,兩人相識已久,彼此情投意合。
1959年李敏考上北師大化學(xué)系后,決定將兩人戀愛消息告訴父親。毛澤東聽了后并沒有說啥,只是問女兒男方家庭情況如何。
毛主席和女兒李敏
作為父親,自然需要在女婿人選上慎重把關(guān),可李敏雖然和孔令華十分恩愛,卻從來不了解對方的家庭情況。
毛主席親自過問,這才知孔令華父親是開國中將孔從洲,他笑著笑,說自己完全支持這段婚姻,畢竟孔從洲為人忠厚老實、辦事嚴謹負責(zé),有這樣的父親,兒子自然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就這樣,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親自為兩人主持婚禮,盡管婚禮比較簡單,可有了主席的加入,現(xiàn)場顯得熱鬧非凡。
自李敏、岸青婚禮解決后,毛主席又掛念起兒媳婦劉思齊的婚姻,岸英已犧牲多年,劉思齊正值青春,主席一再催促她另找個好人嫁了。
1962年時,在主席的主張下,劉思齊和楊茂之結(jié)為夫婦,婚后兩人生活幸福,毛主席聽了后很是高興。
此時,只剩下小女兒李訥沒有結(jié)婚,主席也開始著急起來。
從北大畢業(yè)后,李訥被安排到《解放軍報》工作,因工作比較繁忙,李訥住進單位宿舍,生活十分簡單。
可長時間李訥沒回到中南海,主席十分想念,特意回了封信,說:“你不愛爸爸了是不是?”
1966年春節(jié)前夕,主席將李訥叫到住處,勸她找個人成家,早早解決個人大事,他心里才能踏實下去。
李訥
李訥見父親勸嫁,吐槽主席是不是怕她嫁不出去,對女兒為何如此沒信心。
毛主席只好無奈道:“我是沒看到你的行動吶!”
兩人說著說著,言語也變得激烈起來,主席只能勸她將姿態(tài)放低點,別太挑了,像姐姐李敏那樣安分生活就行。
盡管李訥對父親的良苦用心很是理解,可她不愿意婚姻就這么將就,一直沒行動起來。
主席為了督促她早點嫁人,將其調(diào)到自己身邊當(dāng)聯(lián)絡(luò)員。每次開完會后,毛主席都會督促李訥早點解決婚姻大事,要學(xué)會主動點、思想現(xiàn)實點、姿態(tài)低點。
李訥聽到這里,只能草草敷衍說:“我自己的婚姻會自己解決好的?!?/p>
二、結(jié)婚后又草草離婚
1970年,毛主席為了鍛煉女兒,將其派到井岡山“五七干?!眲趧?。離別前,主席勸她要將婚姻大事放心上,遇到合適的要學(xué)會主動,就算是嫁給教員、嫁給農(nóng)民,只要兩人相愛,婚姻大事他不會干涉太多。
因此時李訥已經(jīng)三十歲了,仍孑然一身,“五七干校”的同志們非常關(guān)心她的終生大事,也為她介紹幾個對象,但她不太滿意,婉言拒絕了。
然而,正當(dāng)毛主席著急之時,一個好消息卻傳來。
1971年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五七干校”寄來的信,打開后才知道是小女兒李訥寫的,其內(nèi)容竟是結(jié)婚申請。
五七干校遺址
毛主席聽了后很是高興,畢竟他這么多年都愁出一塊心病了,如今聽到李訥的婚姻請求,怎能不激動呢?
毛主席又接著看下去,男方姓徐,工人家庭出身,年齡不大,是北戴河管理處服務(wù)員,政治背景比較簡單。
不過,毛主席雖然不介意女兒所嫁對象,但身為家長仍讓人調(diào)查了一番。
原來,小徐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長相十分帥氣,且機靈能干。在“五七干校”學(xué)習(xí)期間,他見李訥心情比較郁悶,經(jīng)常主動幫她干活,邀請她打球運動。
漸漸地,兩人也開始熟識起來,李訥對小徐很有好感。每次看到小徐為她忙前忙后,累得滿頭大汗,內(nèi)心都會心疼。
心生感激的李訥,時間長了也對小徐心生好感。而李訥本就想嫁給一個農(nóng)民干部,她認為小徐正是她的最佳擇偶對象。
毛主席了解情況后,對小徐總體還算滿意,1971年9月14日,毛主席在結(jié)婚申請書上簽字,表示同意兩人結(jié)婚。
9月下旬,兩人的婚禮在五七干校舉行,不過此時毛主席已是78歲高齡,自然無法舟車勞頓,只好讓汪東興派代表前去。
汪東興考慮再三后,派出毛主席警衛(wèi)路來謙擔(dān)任“娘家人”這一角色。
汪東興
路來謙對李訥并不陌生,在他的印象里,李訥一直很安靜,從來不耍大小姐脾氣,吃飯也都是單獨去食堂打飯,從不和主席一起就餐,上下班騎自行車,不搞特殊化。
聽聞李訥結(jié)婚,路來謙很樂意當(dāng)這個“娘家人”,他將主席送給李訥的禮物帶了過去,一路風(fēng)塵仆仆趕到南昌,來到五七干校,將主席的禮物親手交給李訥。
李訥打開后,才知主席送給她的是一整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對于這份禮物,李訥非常滿意,她知道爸爸此舉是讓自己婚后繼續(xù)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不忘初心,李訥將其視為珍寶收藏。
李訥的婚禮很是簡單,出席儀式的只有十多個人,他們的婚房更是樸實,只是普通的平房,婚房也是將兩張單人床拼湊在一起。
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李訥屈身嫁給小徐,她幻想著婚后生活幸福美滿,可沒想兩人矛盾愈發(fā)增多。
原來,兩人的學(xué)識、家庭背景、性格方面差異太大。李訥從小就愛讀書,且接受高等教育,思想認知水平高。
反而,小徐沒什么文化,又是普通工人家庭,待到兩人生活在一起,矛盾開始出現(xiàn)。
小徐沒有什么追求,下班后只想躺床上休息,不愿意干家務(wù)。而李敏愛讀書、愛寫文章,不擅長家務(wù),時不時也想和其討論讀書心得,但根本溝通不到一起去。
毛主席和李訥
李訥這才知道自己的婚戀觀太幼稚,以為人品好婚姻一定幸福,可最后仍是同床異夢。
李訥本想離婚,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懷孕,只好選擇將孩子生下來。想著有孩子后,丈夫能有所改變,對未來有清晰規(guī)劃,能干出一番事業(yè)。
可實際上,小徐仍不思進取,兩人也陷入了冷戰(zhàn)中,最后只能選擇離婚。
毛主席聽了后,自責(zé)自己對女兒婚事沒認真負責(zé),當(dāng)初的決定太草率了,因而十分內(nèi)疚,特意派張耀祠前去看望女兒。
當(dāng)時李訥身體不太好,又要撫養(yǎng)孩子,生活愈發(fā)困難,張耀祠來到這里后,為李訥的生活現(xiàn)狀感到擔(dān)憂,恐怕也無法養(yǎng)好孩子,他問李訥有什么要求,他可幫忙轉(zhuǎn)達給主席。
看著襁褓中的孩子,李訥只好無奈的表示想給孩子請個保姆,但口袋里沒錢,希望父親能夠接濟一下。
張耀祠來到北京后,將此事轉(zhuǎn)述給主席。毛主席聽了后嘆了口氣,沒多說什么,決定從自己稿費中拿出3000元。
不過,張耀祠認為3000元太少,應(yīng)該給8000元才合適。當(dāng)時8000元足以滿足普通家庭3年開支,不過李訥需要支付保姆工資,又要給孩子買奶粉,毛主席還是點頭同意。
接到這筆錢后,李訥十分感動,她沒想父親一生簡樸,卻能給自己轉(zhuǎn)來這么多錢。不過因嫌離婚會讓父親失了面子,又怕母親說教,她遲遲沒有回到北京。
三、毛主席:有困難就和爸爸說
1973年12月,一向反對過大壽的毛主席,借著八十大壽的機會,將子女后代召集到自己身邊,岸青一家、李敏一家、毛遠新一家紛紛前來為主席慶祝。
毛主席
看著兒孫滿堂,主席內(nèi)心很是欣慰,盡管兒女們兩手空空而來,但主席并不關(guān)心,反而是詢問小女兒李訥為何沒能前來。不過得到的答案卻是李訥工作繁忙,沒時間趕來。
在這場普通的家宴之中,毛主席含飴弄孫,場面十分融洽。但說起自己年齡,他也不得不感慨,毛家上數(shù)數(shù)十代,只有兩個人年齡超八十歲,其中一個就是主席本人。
主席感慨人熬不過歲月,這次將大家聚在一起,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兒女們聽了后頗為傷感,只好安慰他別多想。
而后,毛主席對每個子女晚輩都進行了一番說教,李敏、邵華見主席如此傷感,眼角忍不住流淚。
毛主席又提到李訥,他對這個最小的孩子十分擔(dān)心,不知道為何她不愿意回來,也不知道這輩子能否再見到小女兒。
此時的李訥帶著精神創(chuàng)傷回到北京,先后擔(dān)任平谷縣委書記、北京市委副書記,不過她并沒有回到父母身邊,反而是和兒子住在一處出租房內(nèi)。
因李訥身體不好,無法勝任組織的安排,只能領(lǐng)取少許津貼補助,根本不夠日常生活,更無法滿足日常抓藥使用。
不過即便很是困難,李訥仍沒有找尋父親幫忙,畢竟她自尊心重,一生要強,不愿意麻煩父母,也始終認為離婚讓父母蒙羞,不愿意以落魄身份前去探望父親。
毛主席晚年
1974年,主席病情開始加重,雙眼白內(nèi)障嚴重,只能勉強辨別白與黑,身體愈發(fā)虛弱,工作人員連忙將此事告知李訥,讓其前去看看父親。
李訥得知后心疼不已,她帶著兒子來到中南海,這也是她離婚后首次回到主席身邊。
當(dāng)走到主席房間時,看著滿屋子的醫(yī)療設(shè)備,看著主席蒼老虛弱的容顏,李訥忍不住淚流滿面。
毛主席得知女兒回來后,也十分激動,他好久沒見到女兒,又知道女兒遭遇那么多變故,一時間心疼不已,眼角也留下淚珠。
主席身患眼疾,本就不能流淚,不然眼疾只會更重,可他無法壓抑對女兒李訥的思念。
毛主席也癡怨道:“大娃娃為啥不愿見小爸爸,是不是恨爸爸?……”
李訥聽了后,更是心痛,直接哭出聲來,她表示自己沒有賭氣,只是婚姻出了問題,離婚后又要帶著孩子,每天都比較忙碌,也沒臉面見父親。
主席知道女兒李訥的苦衷,曉得她這三年來過得不容易,并沒有怪罪。
此時李訥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多想了,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兒女的?只怪她太要強,所有的苦一個人吃。
主席因視力不好,看不清女兒面容,他心疼道:“大娃娃,爸爸的眼睛看不見了,讓爸爸摸摸你的臉。”
毛主席和李訥
李訥連忙湊過身子來,主席拿起溫暖的大手,仔細撫摸女兒的臉,邊摸著邊說:“大娃娃的臉瘦了”
一個戰(zhàn)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元帥”,一個敢和美國叫板的開國領(lǐng)袖,在女兒李訥面前,毛主席不再是主席,而是一個父親,一個對女兒有著無限掛念的父親。
見到父親如此關(guān)愛自己,李訥內(nèi)心涌出一股暖流,她語氣堅定而又柔情的說:“爸爸,我再也不會離開你了?!?/p>
主席聽了后很高興,他認為女兒經(jīng)受了高等教育,又在農(nóng)村大學(xué)鍛煉幾年,是時候應(yīng)該做點事情了。
不過主席又擔(dān)心小外孫誰來照顧,李訥表示可以請保姆,這樣自己也能放手一搏。
主席知道李訥收入不算太高,問其能不能擔(dān)負得起,李訥點點頭。
女兒李訥要強的性格,主席是知道的,他又心疼道:“不夠的話爸爸給一些,有困難就和爸爸說?!?/p>
見父親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自己,李訥內(nèi)心深受感動,在父親面前,她仍然是當(dāng)初的“大娃娃”,仍然可以任性一回。
李訥在主席身邊待了兩年,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就因病逝世,這讓主席兒女痛苦萬分,整天陷入悲痛之中。
李敏和李訥兩人哭得最為傷心,精神受到了巨創(chuàng),一想到和父親的點點滴滴,內(nèi)心就無比痛苦。在很長時間內(nèi),兩人一想到父親,淚水仍忍不住流下。
壽桃書簽
主席逝世后,身邊人幫忙整理其遺物,發(fā)現(xiàn)主席珍藏一個書簽,打開后才知這是李訥初中時送給主席的生日禮物。
李訥看到這個“壽桃”書簽,當(dāng)場淚奔不已,這個禮物是1954年12月26日,毛主席61歲生日那年,她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孝敬和喜愛,親手制作的小禮物。
最初時,她想親手給父親刺繡,但還沒繡好,主席生日就過去了。她對這個刺繡也不太滿意,又決定制作一個新的禮物。
最后決定用絲線穿在圓形硬紙片上,編織成精美的小書簽,首頁畫了2個大壽桃,寫上一個大大的“壽”字。
送禮物時,因主席正在熟睡,她不忍心打擾,讓衛(wèi)士幫忙轉(zhuǎn)交,并給父親寫了一封信。
當(dāng)時李訥才15歲,信中的她對父親的依戀和熱愛之情發(fā)自肺腑,這讓已是花甲之年的主席大為動容,百忙之中收到女兒的禮物和書信,內(nèi)心也得到很好的慰藉。
她沒想自己少年時送給父親的禮物,父親會一直珍藏在身邊,原來父親對她是如此關(guān)愛。
一時間,李訥浮想聯(lián)翩,回想起了和父親點點滴滴的往事,一次次落下熱淚。
那么,主席為何對小女兒李訥格外疼愛呢?
和主席一起長大
主席一生有過10個兒女,其中李訥是最小的孩子,不過相比其他哥哥姐姐,李訥顯得十分幸運,她也是享受父愛最多的一人,在主席身邊生活時間最長,也是唯一整個童年陪在主席身邊的孩子。
毛主席和李訥
也正因此,李訥從小受到的關(guān)注更多,不少人都說,她的臉型、嘴唇、額頭和父親極像,身材微胖,和父親也比較相似。
李訥1940年7月出生,此時主席已是47歲,人生正值壯年?;叵脒^去多年來戎馬半生的革命生涯,少有子女能陪伴在自己身邊,主席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愛。
在李訥的童年生活中,主席工作十分忙碌,經(jīng)常要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工作壓力很大。身邊的警衛(wèi)員對主席身體十分擔(dān)憂,生怕他累垮了。
警衛(wèi)員想了想,決定將李訥當(dāng)成動員主席休息的秘密武器,每當(dāng)主席工作時間太長時,就會將李訥帶到主席辦公室。
主席看到女兒后,就會放下工作,陪著李訥玩上一會,或牽著她出門散步。
年齡大了一些后,李訥就會主動找父親,只要主席工作疲憊,她就會拉著爸爸散步。
在戰(zhàn)爭年間,上學(xué)比較困難,主席親自教導(dǎo)李訥讀書寫字吟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李訥愛學(xué)習(xí)的性格。
1947年3月,蔣介石派出20萬大軍圍攻陜甘寧邊區(qū),目標直指延安。主席審時度勢,下令撤回延安。
不過撤離之時,天上敵機已四處狂轟亂炸,主席一點也不會慌張,反而對著李訥說,多聽聽爆炸聲,也是一種鍛煉。
不過隨著戰(zhàn)爭形勢緊張,考慮孩子的安危,主席只能將李訥送走,父女之間暫時無法見面。但前方戰(zhàn)事緊急,主席仍牽掛著女兒安危,時不時給負責(zé)照顧的工作人員發(fā)去電報。
毛主席和李訥
分別大半年后,父女倆再次見面,主席笑著喊道:“大娃娃,爸爸可想壞你了?!崩钤G也一路小跑飛撲到父親懷抱中,摟住父親脖子,父女之間很是親熱。
1948年春,李訥來到西柏坡村村小讀書,父親告誡她一定不要張揚,不能在學(xué)校里搞特殊。李訥謹遵父親教誨,小學(xué)到初中,沒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她也不愛交友,性格比較沉默寡言。
盡管主席對李訥管教很是嚴格,可對她一直默默關(guān)心。
1951年元旦前后,得知李訥生病后,主席盡管非常忙碌,可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其寫上一封信。
信中寥寥數(shù)筆,卻將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殷殷關(guān)懷烘托出來,李訥看了后心中暖暖的,病情很快就康復(fù)了。
還有一次,李訥突發(fā)急性闌尾炎,她從小體質(zhì)就差,經(jīng)常打針。醫(yī)生對其診斷后,需要進行手術(shù)。同時,醫(yī)生還發(fā)現(xiàn),李訥小時候打針的針頭斷在肉中,一直沒取出來。
醫(yī)生研究決定兩個手術(shù)一同做,主席聽了后很是緊張,親自關(guān)懷女兒病情,拜托醫(yī)生一定要盡力而為。
然而,因針頭取出手術(shù)是在無菌室外,術(shù)后傷口感染,李訥高燒不斷。但主席工作繁忙,無法親自觀望,只好給其寫一封家書,鼓勵她要堅強勇敢,方能戰(zhàn)勝病魔。
毛主席喜歡游泳,因而李訥、李敏從小就被父親教會游泳。1954年暑假,主席安排李敏、李訥前往北戴河度假。
毛主席和兩個女兒
一次,主席忙里偷閑也來到北戴河,帶著李訥來到大海游泳,那天風(fēng)浪較大,警衛(wèi)員給李訥一個救生圈,主席見了后連忙叫其摘下來。
這天,父女倆人從早上五點一直游到中午十一點,李訥晚年回憶稱,看似海浪很是危險,但它是有規(guī)律的,只要找到規(guī)律并不可怕。
從大海中,李訥感受到了父親“會當(dāng)擊水三千里”的氣魄,也知道遇事不能退縮,一定要敢于嘗試、拼搏。
四、李訥終迎幸福
正是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導(dǎo)和精神鼓舞之下,李訥成長成才,但誰曾想晚年并沒有陪伴在父親身邊多久,她內(nèi)心十分自責(zé)。
毛主席逝世后,再加上其母親又遭審判,這讓李訥精神上遭受了重創(chuàng),整天以淚洗面,精神越來越差,只能和兒子相依為命,生活十分清貧。
李訥搬到郊區(qū)一個偏僻的小四合院內(nèi),和兒子相依為命,每天用板車推著煤球、白菜,兒子跟在她后面加油。
毛主席和李訥
因薪水比較少,兒子成長又需要營養(yǎng),她一次只能買一毛錢的肉,但這1毛錢也需要賣掉舊書換得。
此時的李訥,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周圍人的異樣目光,讓她羞愧不已,很難抬起頭來。
李銀橋長期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直到1962年被調(diào)到天津任公安局副局長,1979年時再次調(diào)往北京。
得知李訥的困境后,李銀橋內(nèi)心很不是滋味,連忙前去探望,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睡在硬板床上,日子過得比較艱難,決定為其介紹一個對象。
李訥心中包袱比較重,認為沒人能看上自己,但李銀橋讓她別多想,會有合適的人選。
1983年,時任云南怒江軍分區(qū)參謀長王景清前往北京參加葬禮,剛巧碰到了李銀橋同志,兩人相聊甚歡。
李銀橋得知他已離婚,兒女也已成家,決定將李訥介紹給他。此時王景清已57歲,而李訥也已44歲。
李訥和王景清
不過李訥在王的面前很是自卑,因她有段糟糕的婚史,輕易不敢放開心扉。王景清理解她的顧慮,經(jīng)常找她聊天,主動幫她干家務(wù),這讓李訥備受感動,決定和對方相處試試。
就這樣,兩人交談幾個月后走到一起。
婚后,王景清辦理離休手續(xù),前往北京生活。生活上,他包攬了全部家務(wù)活,對李訥和其兒子很是照顧。
得知李訥想回韶山看看,王景清主動提出陪同。在這里,看到父親的遺物,李訥觸景生情,喃喃道:“父親,我找到幸福了?!?/p>
因李訥從小多病,失眠嚴重、腎臟不好、四肢無力,王景清帶著李訥四處看病,為了看病方便,還買了輛三輪車,一路帶著老伴來到醫(yī)院。
正是在王景清的悉心照料下,李訥身體也開始好轉(zhuǎn)起來,臉上也時不時露出笑容。直到晚年,他們每到一個地方,依舊手牽著手,彼此心中各有對方。
李訥夫婦
對毛主席來說,李訥是他最牽掛的孩子,他不求女兒大富大貴,只求其生活平淡,而遇到王景清后,李訥的生活真正迎來改變,這種幸福讓人羨慕,相信主席在天之靈也會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