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農(nóng)民甚至是乞丐躍升為皇帝的朱元璋而言,他的成功之路充滿了傳奇。
然而朱元璋在登上帝位后,對于那些隨他征戰(zhàn)天下的功臣大肆屠戮,又一直為史家所詬病。
人們在為那些死在朱元璋刀下的英雄鳴不平,同時又對朱元璋的無情發(fā)不忿。
然而有個問題需要再思考一下,在已經(jīng)危及生命的情況下,那些人為什么不能順勢放下權勢,像劉伯溫一樣退隱,求得一生的富裕安穩(wěn)生活?
從這一點上來說,那些被朱元璋殺死的人,真正無辜者恐怕也不多。
僅從后來的史實來看,恐怕也就是劉伯溫、湯和、徐達等人才能看得明白,做得得體。
他們密切地關注著朱元璋的心態(tài)變化,而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次朱元璋宴請眾臣,劉伯溫看到2道肉菜后,扭頭對旁邊的徐達說了一句:我們要死了。
僅此一點,就充分顯示出劉伯溫的睿智,以及他對于徐達的信任。
而最后,他們實際上都最大化地保存了自己和他們身后的家族。
兔死狗烹的明初帝王版本
朱元璋絕對是一個驚才絕艷的人,他雖然曾經(jīng)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卻能夠統(tǒng)帥群雄,創(chuàng)下了大明王朝近278年的偉業(yè),
朱元璋24歲起兵反元,40歲時建立明朝,此后一直執(zhí)掌天下權柄達30年之久。
朱元璋并不是一得天下就開始誅殺功臣的,相反的是,他對開國元勛還優(yōu)禮相待、恩寵備至。
在當上皇帝的第三年,朱元璋大賞功臣,共封了十公、二十八侯,并頒賜丹書鐵券,世代富貴,光宗耀祖。
在朱元璋的扶持下,這些功臣成為明朝新貴,而且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和朱元璋成了親戚。
朱元璋娶的妃子里,好多都是這些功臣的直系親屬。
如郭英的妹妹、胡美的長女、徐達的三女,都成為了朱元璋的妃子。
與此同時,李善長、胡大海、張龍的兒子都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成為了駙馬。
朱元璋最開始是想著,這些元勛猛將和自己一起共富貴的,“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
可惜的是,這些人從布衣起家,一旦脫離食不裹腹、衣衫襤褸的境地后,野心和貪欲就立即膨脹起來。
他們紛紛“私役官軍”、“影敝差役”,“伐木修建城樓,私營居室”。
他們目無法紀,甚至“縱容子侄、莊奴,殺人奪田,接受投獻,凌暴鄉(xiāng)曲”
朱元璋曾告誡文武功臣“保守晚節(jié)”,千萬不要仿效西漢韓信、彭越“事主之心日驕,富貴之志日淫”。
然而很多功臣都不以為意,致使朱元璋的勸告成了耳旁風。
無可奈何的朱元璋進行了最后一次努力,他趁著馬皇后過生日的機會,舉行生日宴,大邀功臣參加。
那些跟隨著朱元璋起家的功勛猛將,多數(shù)都和馬皇后關系親近,于是都樂呵呵地來到了皇宮。
結果一上桌,這些人的臉色就泛起了苦色。
原來,滿桌都是蘿卜、白菜、韭菜、芹菜、茄子。
對于那些從小窮困、當上大官后天天享受大魚大肉的功勛猛將而言,實在是不能接受。
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喝著酒、吃著肉、看著歌舞的腐敗生涯,朱元璋一看這些大臣的臉色,就明白他們嫌棄菜肴太素。
于是他呵呵一笑,說別著急,后面有硬菜。
隨后御膳房就送上來幾道肉菜,但見其中有整只端上來的紅燒兔肉,還有一大鍋燉得噴香的狗肉湯。
這些大臣們立即來了興趣,開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然而這群人中,卻只有劉伯溫望著那幾道肉菜,面色沉肅,一口沒動。
他旁邊的徐達覺得奇怪,大家對這頓御宴都十分期待,桌上已經(jīng)端上了可口的兔肉、狗肉,甚至還有燕窩等美味,劉伯溫為什么不吃呢?
這時劉伯溫已經(jīng)感覺到了徐達的疑惑,于是他慢慢地扭過頭,認真地看了徐達兩眼,然后輕聲說道:我們要死了。
徐達不禁大驚,低聲詢問出了什么事。
劉伯溫緩緩地說道:你沒聽說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故事么?
徐達一聽,也不禁看向了桌上的幾道肉菜。
果然,這些菜與平日大家常吃的牛肉、羊肉、鹿肉等不同,桌上是皇宮內(nèi)幾乎不會出現(xiàn)的兔肉、狗肉,確實有些不尋常。
于是,有了警惕心的徐達就沒有吃那幾道肉菜,而劉伯溫更是一筷子也沒動,只是吃了一些青菜了事。
隨后,事情果然向著劉伯溫預言的方向發(fā)展了。
1375年,德興侯廖永忠因為“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誅之”,拉開了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序幕。
1379年,右丞相汪廣洋以“朋欺”的罪名被貶謫到廣東,后來直接賜死了事。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因為“所為多不法”,被用鞭子抽死。
當然,這一年發(fā)生的胡惟庸謀反大案掩蓋了這個事件。
胡惟庸案件前后持續(xù)了十年之久,被殺死的人數(shù)超過了3萬。
最后甚至將名列開國功臣第一的李善長也牽涉其中,致使李善長一家七十多口人全部被殺,幾乎等于滅族。
與此同時,被牽連誅殺的公侯大將文臣達到二十余人。
1393年,朱元璋又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涼國公、大將軍藍玉全族。
被牽連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這個案子,又殺了一萬五千多人。
等到1394年“穎國公傅友德坐事誅”、1395年宋國公馮勝被誅殺后,開國功臣里僅剩下湯和、李景隆、郭英等數(shù)人,其他的開國功勛幾乎被朱元璋殺了一個干凈。
而湯和等人要么是早早地交了兵權,要么是交回了莊園、佃戶。
總而言之,朱元璋看他們要么沒有了威脅,要么就是比較馴順,這才放過了他們。
知天命懂進退的劉伯溫
在歷史上,劉伯溫的智謀韜略是與諸葛亮相提并論的,因而世上才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劉伯溫不但學識淵源,精通儒道兩家學說,而且在堪輿風水之術上,也是獨步天下,號稱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就是這樣一個神仙式的人物,怎么能夠不知道朱元璋登上皇位后的危機感,更是早已洞察到朱元璋對這些功勛大臣的殺機。
而為了避免被朱元璋猜忌,劉伯溫的策略就是不當正職、不掌大權、堅持真理,但一定要小心謹慎。
因而在劉伯溫的一生中,他既為朱元璋盡心盡力地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又堅拒名利。
當朱元璋封賞功臣時,劉伯溫明明可以位列第一,卻直接滑出30名開外,僅僅得了一個誠意伯的頭銜,他自己還甘之如飴。
就是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朱元璋放松對自己的戒心。
而且當朱元璋想要讓他當丞相時,劉伯溫更是堅決地予以拒絕。
他只是出任了干實事的御史中丞,甚至連副丞相級別的御史大夫都沒有擔任,而是將這個職位讓給了湯和。
可以說,御史中丞是既能發(fā)揮劉伯溫才干,又能讓朱元璋放心的一個位置。
御史中丞雖然能夠監(jiān)察百官,卻也只是正二品。而且劉伯溫在拒絕高位的同時,還拒絕了高薪。
他的薪水只有240石,當時湯和薪水1500石,李善長是4000 石,徐達5000石。
劉伯溫雖然堅拒高官厚祿,但是在政事上卻能夠“以道事君”。
輔助朱元璋建立了一套強悍的管理機制,明萬歷年間,皇帝28年沒有上朝,各部門也能夠圓滿地完成國家的治理。
這份功勞必須記在劉伯溫的頭,他也因此被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特別是在鳳陽建都、平定王保保和選任宰相等重大問題上,劉伯溫都敢于在朱元璋面前直言,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主張。
雖然沒有得到朱元璋的采納,但是也沒有讓朱元璋有什么惡感。
劉伯溫一心為國,朱元璋是能夠感知到的。
然而劉伯溫卻知道,自己已經(jīng)是處于危險的邊緣。
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報告,處理400多件事。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一直工作到深夜,沒有休息、沒有假期,過度勞累使朱元璋甚至出現(xiàn)幻象,脾氣暴躁,喜怒無常。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沒有節(jié)制的權力經(jīng)常失控,他經(jīng)常會以大加殺戮,來平息自己的怒氣和心情。
而劉伯溫世情閱歷極為豐富,他從年近50歲時起輔助朱元璋打天下,早已看淡榮辱。
因而一見事不可為,他就打算退休了事。
1371年,劉伯溫打了退休報告,經(jīng)朱元璋批準后回到家鄉(xiāng)青田隱居,幾乎是緊閉大門,絕不與地方官員相交往。
然而一顆為民的心,一身儒學修養(yǎng),卻讓劉伯溫做出了一個“不智”的舉動。
青田縣南170里處有一個名叫“談洋”的地方,盜匪橫行。
于是他上書朱元璋,請求設立巡檢所進行管理。
這本來是一件利民的事,可到了胡惟庸的嘴里,卻成為劉伯溫看中談洋的“王氣”,想占為自己的墓地,有不軌之心。
這一下就捅了朱元璋的肺管子,他當年還讓劉伯溫斬盡天下龍氣,結果可倒好,劉伯溫居然敢于爭奪王氣。
于是朱元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令對劉伯溫痛加責問,并奪了他的俸祿,立案審查。
劉伯溫明白,朱元璋的疑心病又犯了,青田是不能呆下去了,他必須留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以證明他沒有二心。
于是,劉伯溫不顧老病之身,又從青田老家千里迢迢地回到南京。
他既不喊冤也不申屈,即便沒有俸祿,也每天上下朝,用行動告訴朱元璋:“我在你眼皮底下,總該放心了吧”。
劉伯溫這一明智之舉,無疑向朱元璋表達從始至終,劉伯溫對朱明王朝是誠心誠意的,根本沒有二念。
然而很快,劉伯溫的病情就不允許他再行動,只能臥病在床。
朱元璋看到劉伯溫確實病重難醫(yī),才允許他回到故里。
1375年,劉伯溫病死于青田家中。
劉伯溫死后,朱元璋感慨地對他兒子說:“劉伯溫在時,滿朝都是黨,只有他一個不從。”
后來朱元璋下詔恢復誠意伯爵位世襲,并增加了傣祿到500石,對劉伯溫的后代給予極大的關照。
謙虛謹慎徐大將軍
劉伯溫為什么敢于在宴席上對徐達說出那句“兔死狗烹”的話,那是因為他深知徐達的為人。
在明朝廷那些飛揚跋扈的將軍中,徐達是一個很另類的人。
他本性光明磊落,因而劉伯溫不擔心會向朱元璋告發(fā)他。
同時,徐達又是一個小心謹慎到了極致的人,會明白下一步如何去做。
徐達的出身很特殊,他是朱元璋從小的玩伴。
從朱元璋參加軍隊后,徐達就開始追隨朱元璋,未離開左右。
那時朱元璋還名不見經(jīng)傳,只是一個小頭目。
但是徐達就是一門心思地認準了朱元璋,與他同進同出。
徐達與朱元璋的交情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曾經(jīng)救過朱元璋的命。
1355年,郭子興拘捕了與自己不合拍另一個義軍首領孫德崖。
而為了反制郭子興,孫德崖的部下則扣押了郭子興的女婿朱元璋。
那時的形勢相當?shù)奈<?,一言不和朱元璋可能就會被殺掉?/p>
這時,徐達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自告奮勇“請以身代”,換回朱元璋,最終化解了這場矛盾。
從那以后,徐達“以命換命”的忠心徹底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再加上徐達作戰(zhàn)英勇,善用謀略,朱元璋格外器重他,視其為手足。
在明王朝建立過程中,徐達南征北戰(zhàn),東砍西殺,聲勢威名甚至直達于塞外蒙古。
但他從來不居功自傲,幾乎事事唯朱元璋馬首是瞻。
每有重大決策,必定向朱元璋恭敬匯報請求,完全是令無不從。
徐達還從不貪功,每次都會表示,沒有朱元璋的運籌帷幄,就不會取得成功。
徐達每次都會為與其隨征的有功將士請賞,卻沒有提及自己。
并且徐達也從不貪戀軍權,每次打仗歸來,都會立即交出將軍大印。
徐達這種克己自律、低調(diào)做人的低姿態(tài),獲得了朱元璋更多的信任和器重。
朱元璋經(jīng)常召見徐達,設宴歡飲,每每以“布衣兄弟”相稱。
而徐達總是謙虛謹慎,小心應對,不越君臣之尊卑秩序。
雖然徐達曾官至丞相,但是他從來沒有把所謂的官威放在身上。
他生活極為儉樸,出入也不習慣坐官橋,而是經(jīng)常乘著普通的車馬出門。
由于徐達的住宅非常小,朱元璋就對他說:“大將軍征戰(zhàn)幾十年,勞苦功高,從未安寧地休息過。我把過去住過的舊宅院賜給你,你可以安享天倫之樂?!?/p>
朱元璋所說的舊宅院,就是他最早稱吳王時的王府。
徐達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朱元璋這次也來了一把幽默,他把徐達帶到自己的舊吳王府,然后擺酒和徐達聊起了天。
跟皇帝喝酒那是不敢裝假的,徐達是杯杯到底,結果就是醉倒了。
朱元璋嘿嘿一笑,就讓人把他抬到床上睡了一大覺。
徐達酒醒之后,知道自己躺在了皇帝曾經(jīng)睡過的床上,立即表現(xiàn)得極為驚慌,下床就跪下向朱元璋請罪。
朱元璋內(nèi)心“益悅”,對徐達的謙恭和忠心相當?shù)氖苡?,于是也不再勉強徐達,下令再建一座宏壯宅邸,并命名為“大功坊”賜予他。
徐達除了謙虛謹慎,戰(zhàn)功卓著外,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忠誠正直,不結黨營私。
朱元璋曾向群臣徐達說:“受命率軍出征,取得勝利凱旋歸來,一貫不驕不傲,女色無所愛,財寶無所取,公正無私,像日月行天一樣光明磊落,大將軍就是這樣的人??!”
生性猜忌多疑的朱元璋,對待有能力的功臣始終是大加防范。
然而他卻放心大膽地派遣徐達長期統(tǒng)率重兵外出征戰(zhàn),這主要因為徐達能夠忠心耿耿、謙虛謹慎、不拉幫結派。
徐達鎮(zhèn)守北平長達10多年時間,數(shù)度與元朝殘余勢力開戰(zhàn),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徐達還有一個讓人不得不佩服的一點,那就是宅心仁厚。
胡惟庸曾經(jīng)收買徐達府上的門衛(wèi)福壽,想要謀害徐達。
福壽最后心有不忍,就向徐達告發(fā)了胡惟庸。
徐達知道后并未報復胡惟庸,也沒有追究福壽的責任,只是提醒朱元璋多留意胡惟庸。
后來,胡惟庸果然謀逆造反。
徐達宅心仁厚,以至于仆人都不忍心加害他,他也愛護那些仆人,不因過錯而大肆責罰。
朱元璋能自始至終信任徐達,這與徐達的性情純良、待人寬厚、親民愛民是分不開的。
然而徐達與劉伯溫一樣,都沒有實現(xiàn)長壽。
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得徐達積勞成疾,1384年在北平一病不起。
朱元璋雖然把他召回京城治病,但仍然沒有逃脫死神之手,54歲時英年早逝,朱元璋最后給他以極高的哀榮。
在有明一代,劉伯溫和徐達的后裔不斷開枝散葉。
其繁榮景象,更是映襯出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藍玉這些在權力中心爭斗的人家的暗淡與悲慘。
文/藍風燭塵
參考文獻:
[1]張增江,朱元璋殺戮元勛宿將原因之我見,安徽史學,1986(01);
[2]權瑾,劉伯溫的智與不智,群文天地,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