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8年,唐僖宗光啟四年,農(nóng)歷12月2日,江蘇徐州的一個小老百姓李榮,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李昪(音同變),小名叫彭奴,李榮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常常跟寺廟里的和尚一起做功課,一起參加佛教活動,當時人稱“李道者”。
當時正是唐朝末年,各地節(jié)度使割據(jù)地方,相互之間為了利益,打來打去,在一次徐州的戰(zhàn)爭過后,李榮與家人走散之后就失蹤了,家人到處尋找也找不到。萬般無奈之下,李榮的老婆劉氏,帶著兩女一兒實在是過不下去,只好將大一點的兩個女兒送到尼姑庵,自己帶著小兒子李昪,去了淮南投靠李榮的哥哥討生活。
南唐國主李煜跟小周后
到了淮南之后沒多久,積勞成疾的劉氏就生病了,因為沒錢醫(yī)治,小病變大病,結(jié)果活活病死了,這時候李昪才六七歲,但已經(jīng)嘗盡了人間的辛酸苦累,李榮的哥哥也是個窮人,為了生存,只好將李昪送到濠州開元寺做了和尚。
濠州就是現(xiàn)在的鳳陽,可能鳳陽的寺廟比較有靈氣吧,四百多年之后,鳳陽的寺廟里,又出了一個開國皇帝。
亂世之中,寺廟也不寬裕,李昪需要經(jīng)常出去化緣,雖然是饑一餐飽一餐,不過好歹能活下來了,而且在寺廟里,學習經(jīng)文的時候,還跟著老和尚學習,懂得了不少的文字知識。
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寧二年,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手下大將,被唐朝冊封為弘農(nóng)郡王的楊行密,受命攻打濠州,指揮部就設(shè)立在開元寺,開元寺的主持老和尚安排李昪去端茶遞水,伺候楊行密。
一段時間相處下來,楊行密發(fā)現(xiàn)這小和尚聰明伶俐,對自己恭敬有加,而且身世實在太可憐了,想起自己也是苦命出生,實在不忍心這么個小孩孤苦無依,于是替李昪贖身,收為養(yǎng)子。
但楊行密的大兒子楊渥心胸狹窄,容不下李昪,鬧得家里雞飛狗跳,楊行密沒辦法,只好把李昪交給手下將領(lǐng)徐溫撫養(yǎng),于是李昪又拜徐溫做義父,改名叫徐知浩。
徐溫本來是個販賣私鹽的江湖豪杰,后來投奔楊行密,成為楊行密麾下精銳部隊——黑云長劍軍的統(tǒng)帥,他考察了一番,覺得徐知浩才識不錯,于是每次出征都會帶著他,努力培養(yǎng)他軍政能力。他老婆李氏,覺得這小孩跟自己同姓同宗,更是視為己出,悉心撫養(yǎng),而徐知浩也視二人為至親,恭孝有加。
后來楊行密因為戰(zhàn)功,902年被唐朝冊封為吳王,也成了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大佬。905年,楊行密去世,享年53歲,長子楊渥繼承吳王爵位,兼任淮南節(jié)度使。
但是楊渥性情嬌奢,不得人心,在自己老爸的喪事期間,日夜飲酒,還呼朋喚友,到處游玩,荒淫無度,更要命的是,楊行密生前對這個長子不放心,于是把兵權(quán)交給了右牙都指揮使徐溫,跟左牙都指揮使張顥(音同浩),楊渥繼位后想要殺了二人,奪取兵權(quán),但是走漏了消息。
徐,張二人一商量,與其被人干掉,還不如先下手為強,經(jīng)過一番謀劃,908年,張顥派手下將領(lǐng)紀詳帶人殺死了楊渥,對外稱楊渥暴病而亡,這時楊渥才22歲,也就比李昪大兩歲而已。
張顥殺了楊渥之后,成為淮河地區(qū)實力最大的軍閥,想自己當老大,但是對徐溫的勢力有點忌憚,于是任命徐溫為浙西觀察使,讓他去潤州,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鎮(zhèn)江。
徐溫聽了手下謀士嚴可求的話,堅持不肯去,張顥聽說后,派刺客刺殺嚴可求,結(jié)果沒有成功,徐溫知道后,覺得張顥容不下自己,于是開始反擊,派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鐘泰章偷襲,殺掉了張顥,立楊行密的次子楊謂繼承吳王跟淮南節(jié)度使的官職爵位,徐溫趁機吞并了張顥的部隊,擔任左右牙都指揮使,獨攬大權(quán)。
徐溫當了實際上的老大之后,徐知浩也跟著地位上升,擔任升州刺史,升州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當時各地的地方官員大多是武將,喜歡搜刮老百姓,加強軍隊實力。徐知浩沒有這么做,他招了一個足智多謀的讀書人宋齊丘輔佐,重視儒學,輕徭減負,努力發(fā)展生產(chǎn),沒幾年升州便開始繁榮起來了。
然后,徐知浩對升州城區(qū)重新規(guī)劃設(shè)計,再施工建設(shè),三年之后,升州擴大了數(shù)倍,更加繁榮。在這期間,徐溫將原來的升州刺史的女兒王氏,嫁給了徐知浩,王氏溫柔賢淑,在徐溫重病時,夫妻二人悉心照顧,徐溫很欣慰,又氣惱自己的親生兒子不懂事,還沒有養(yǎng)子孝順。
915年,徐知浩受封齊國公,任職兩浙都招討使,鎮(zhèn)守潤州,管轄升州,潤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徐溫的長子徐知訓,在國都廣陵,就是現(xiàn)在的揚州,輔助徐溫處理朝政。
這個徐知訓也是個心胸狹窄之人,常??床黄鹦熘?,說他是“乞兒”,看到徐知浩現(xiàn)在勢力越來越大,就想干掉他,于是請徐知浩來喝酒,結(jié)果他的四弟徐知諫,跟徐知浩玩得好,告訴了他,讓他逃走,于是徐知浩假裝上廁所翻墻逃跑了。
徐知訓知道后,派自己手下將領(lǐng)刁彥能,拿著自己的佩劍去追趕,結(jié)果刁彥能追上后,也不忍下手,拿著劍在徐知浩面前晃了幾下就走了,回去跟徐知訓說自己沒追上。
917年,徐溫身體越來越差,也感覺徐知浩現(xiàn)在勢力越來越大,怕自己掛了之后,會對自己親生兒子不利,于是改封徐知浩為潤州團練使,改升州為金陵府,把自己的大都督府搬到了金陵,然后讓徐知訓鎮(zhèn)守跟潤州一江之隔的廣陵城,監(jiān)視徐知浩。
老爸走了之后,徐知訓便覺得自己是老大了,囂張跋扈,甚至對著吳王楊謂也是各種挑釁,吳王性格懦弱,不敢反抗,但楊行密的舊將們十分憤怒,于是918年,楊行密的舊將李球、馬謙劫持楊渭,發(fā)兵攻打徐知訓,被徐溫的部下,江南名將,平盧節(jié)度使朱謹打敗,二人被活抓。
徐溫聽說后,便讓徐知訓跟朱謹學習兵法,朱謹悉心傳授,還派了自己的家妓桃氏去伺候徐知訓,誰知徐知訓一看桃氏長得花容月貌的,就強迫桃氏跟自己做雙人運動,桃氏嚇壞了,匆忙逃回家告訴了朱謹。
朱謹一聽,氣壞了,他是吳王楊謂的親舅舅,早就想除掉徐氏父子了,但楊謂性格實在太懦弱了,就算扶上大位,估計也沒什么作為,所以朱謹不得不暫時聽命于徐氏父子,現(xiàn)在徐知訓敢欺負到自己頭上來,朱謹決定干掉他。
徐知訓也害怕朱謹會造反,于是借吳王的名義,將朱瑾調(diào)出廣陵,出任靜淮軍節(jié)度使。朱謹心里清楚得很,但他假裝不知道,設(shè)下家宴請徐知訓過來喝酒道別,并承諾自己離任后,留在廣陵的歌姬舞女都贈給徐知訓。
徐知訓不知道是計,美滋滋地跑來接收美女,結(jié)果一進門,頭就離開了身子。徐知訓手下見狀,急忙上去圍攻朱謹,朱謹被圍,自刎而死,朱謹?shù)氖窒?,跟徐知訓的手下都沒了老大,相互混戰(zhàn),廣陵城大亂。
徐知浩聽說后,立刻連夜帶兵進城,兩地就隔了一條江,實在太近了,第二天徐知浩就完全控制了廣陵城,誅殺了朱謹滿門,徐溫聽說后,只好承認事實,讓徐知浩接替徐知訓,擔任淮南副節(jié)度使,在廣陵輔佐吳王。
920年,吳王楊隆演去世,楊隆演就是楊謂,是后面改的名字,徐溫立楊行密第四子楊溥繼承爵位。
927年,徐溫病重,臨死前聽從大臣徐玠的勸諫,還想為自己親兒子爭取一下,于是派二兒子徐知詢?nèi)V陵接替徐知浩,徐知浩無奈只能交出權(quán)力,害怕徐知詢將來報復自己,于是上表準備去鎮(zhèn)守江西。
還沒動身呢,就傳來了消息,徐溫病逝了,享年65歲,這下沒人管得住徐知浩了,那還去什么江西哦,徐知詢的威望能力,比起徐知浩差得太多了,二人幾番爭奪之下,徐知浩大獲全勝,把握了朝政,徐知詢灰溜溜的回到了金陵,還有少部分他老爸的親信支持他。
927年11月,吳王楊溥稱帝,建立吳國,改元乾貞,任命徐知浩為太尉,中書令,掌管全國兵馬大權(quán),封潯陽公,后來改封豫章公。
同一年,在洛陽地區(qū),一個中低層軍官趙弘殷家里,誕生了一個小男孩,取名叫做趙匡胤,四十多年后,趙匡胤吞并了整個江南江北地區(qū)。
929年,徹底掌握大權(quán)的徐知浩,把義兄弟徐知詢叫了過來,說自己承蒙義父教導,現(xiàn)在要報答徐家,于是賜了一杯酒給徐知詢,說:“祝弟弟長命千歲!”徐知詢害怕酒中有毒,于是再拿了個杯子,把酒一分為二,說:“我愿意跟哥哥各活500歲?!?/p>
徐知浩一下子愣住了,這酒可是有毒的,要不要喝呢?正在尷尬的時候,內(nèi)侍申漸離不忍心看他們兄弟相殘,主動走了過來,將兩個半杯酒都喝了,沒多久就掛了,經(jīng)過了這件事,徐知浩大概想起了徐溫的養(yǎng)育之情,后來沒有再迫害徐知詢,只是奪了他的實權(quán)。
931年,跟徐知浩玩得好的徐知諫去世,楊溥命徐知詢繼承他的官職,封為東海郡王,鎮(zhèn)南節(jié)度使,934年,徐知詢也去世了,其余的徐家人,都沒什么權(quán)力了,可憐徐溫六個兒子,居然斗不過一個徐知浩。
937年,楊溥禪位給徐知浩,徐知誥改國號為齊國,并任命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以建康,就是南京為西都,廣陵為東都。同年,他的長子徐璟通生了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李煜,徐璟通后來改名李璟。
938年,楊溥暴病而亡,年僅37歲,家人被徐知浩一家給囚禁長達20來年,后來后周皇帝柴榮攻打南唐的時候,借口要替楊家復位。南唐皇帝李璟怕楊家后人會生亂,將楊家后人全部殺掉了,可憐楊行密一代梟雄,養(yǎng)了個白眼狼。
939年,徐知浩下詔,恢復自己原名李昪,自稱是唐朝皇室后裔,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不過李昪到底是唐朝皇族哪一支,不同的史書記載都不一樣,《新五代史》以及《南唐書》記載為唐憲宗第十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杜f五代史》記載卻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麟的后代?!顿Y治通鑒》則認為是李世民跟隋煬帝之女楊妃生的兒子,吳王李恪的后代,到底哪個是真的,已經(jīng)說不清楚了,是不是唐朝皇族后裔也說不清楚了。
不過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唐憲宗兒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后來的《宋史》,《江南錄》等書,都采用了這個說法。
李昪當上皇帝后,對內(nèi)崇尚儒學,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對外與其他地方割據(jù)勢力和平相處,以保境安民為己任,因為他自己就是行伍出身,對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有親身經(jīng)歷,這種無意開拓進取的思想,被大臣馮延巳嘲諷為“田舍翁”,他也不在意。
江南暫時平定之后,李昪就開始崇尚道術(shù),想追求長生不老,結(jié)果服食了丹藥之后,發(fā)生重金屬中毒病倒了,943年2月,李昪背上生瘡,很快就惡化,2月22日去世,享年55歲,廟號烈祖。長子李璟繼位,就是南唐元宗皇帝。
李璟繼位之后,一直秉承著父親避戰(zhàn)求和,保境安民的思想,后來李煜繼位,也繼承了這種思想,最終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