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江西婺源9月13日電 (記者 姜濤)作為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江西婺源縣近日對外發(fā)布14棟歷史古建筑的名稱、地址、建筑面積、歷史年代、結構類型等信息,向全球招募“保護人”,冀活化利用古建民居,留住徽韻“鄉(xiāng)愁”。
婺源縣是中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6項、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28個,有古村落101個,3810處古建文物遍布全縣,被譽為“徽文化大觀園”。
參與此次招募的詹若棠、詹純鑒、詹純冰故居。 婺源縣供圖
為讓古建“流金”,讓古宅“淌銀”,婺源縣面向全球公開招募有經(jīng)濟實力、有古建情懷的“宿主”(個人或單位),作為古建筑認領保護人,促進古建筑向“展覽陳列、藝術文創(chuàng)、特色民宿、徽州研學”等方面華麗轉身,實現(xiàn)古建民居活化利用。
位于婺源縣楊泗廟24號八角亭磡垴的詹若棠、詹純鑒、詹純冰故居,征集信息顯示建筑面積240.34平方米,歷史年代為清朝,結構類型為坐西朝東、徽派磚木、三開兩進。
婺源縣是中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3810處古建文物遍布全縣。 婺源縣供圖
“這些古建筑大都散落于各個村落里,我們想讓它們發(fā)揮應有的歷史和社會價值,也想把這些探索保護經(jīng)驗對外分享,希望有志之士廣泛參與,加入我們保護古建筑的大家庭。”漫步該古民居所在的蚺城大廟街歷史文化街區(qū),婺源縣常務副縣長鄧躍躍告訴記者。
在婺源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光耀的帶領下,記者步入一棟民國時期的古民居,屋內部分木質結構已有損壞,從墻上的報紙和年歷貼畫可以透見此前居住者生活的相關信息和痕跡。
參與此次招募的石家巷8號宅內景。 婺源縣供圖
“老房子一旦沒人住不打理,就會漏雨,梁柱等木制材料容易腐爛,日積月累就會塌陷,房子就很難保住?!眲⒐庖a充說,在認領保護的過程中,住建部門還會對認領人的改造和裝修方案進行審核,不能破壞其原有風貌和相關建筑結構。
在成功運用古建筑異地搬遷保護模式的篁嶺景區(qū)董事長吳向陽看來,借用社會力量,以商業(yè)運營來養(yǎng)護古建筑是一種很好的模式。“歷史古建不用起來它就是一個固化的資產(chǎn),還要投入大量維護修復成本,在傳承保護中發(fā)揮其價值,無疑可以實現(xiàn)多贏?!?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