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回想一下,是不是許多孩子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可玩不了多久,就你哭我鬧,不歡而散?
前兩天,有一位媽媽也給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他8歲和5歲的兩個兒子在一起玩玩具時,經(jīng)常是玩不了多久就會一個哭一個鬧。
任憑她怎么處理兩兄弟之間的沖突都無濟(jì)于事。這位媽媽的心里也特別煩躁。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主要是他不會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日常沖突,沒有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巧用三招:問問題、問感受、怎么辦,就能培養(yǎng)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用了這三招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發(fā)生了沖突,以及和老師、家長等之間的沖突也能自己解決了,與人相處的能力也漸漸培養(yǎng)起來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三招具體怎么用。
第一招:問問題。
就是要搞清楚孩子們的想法,孩子們對事物的看法。
我們就以那兩兄弟玩玩具為例。媽媽和顏悅色地問弟弟:“哥哥怎么哭了?”“我想玩哥哥的玩具,他不給,我使勁兒去拖,哥哥就碰了我一下,我使勁打了一下他的臉?!钡艿苷f。
媽媽又輕聲問哥哥:“是這樣嗎?”哥哥邊哭邊點頭。
在問問題時,不評判的談話是最好的談話。
如果媽媽在問問題時,加進(jìn)了自己的評判的話,另一方的反彈情緒立刻就來了,也許還會吵得一塌糊涂。
如在問問題時,媽媽對哥哥說:“你是哥哥,就把玩具給弟弟玩一下吧。”
哥哥說:“我的玩具就不給弟弟玩!” 媽媽說:“給弟弟玩,1、2、3?!备绺缫贿叞淹婢呷咏o弟弟,一邊哇哇大哭地跑開了,邊跑還邊說:“每次都這樣,把我的玩具搶去給弟弟玩?!边@樣反而還適得其反。
所以問問題時,要認(rèn)真了解情況,減少評判或者不評判。
第二招:問感受。
媽媽問弟弟:“你怎樣了?”弟弟說:“哥哥輕輕打了我一下,不疼了。”
又問哥哥:“你怎樣啦?〞“弟弟使勁打了我的臉,現(xiàn)在還很疼。〞哥哥說。
第三招:怎么辦?
這一招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否則孩子永遠(yuǎn)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需要你解決。
媽媽就會問弟弟:“你使勁打了哥哥的臉,現(xiàn)在還很疼,你該怎么辦呢?”
弟弟說:“我跟哥哥說對不起?!辈⑥D(zhuǎn)過身去說:“哥哥,對不起?!?/p>
媽媽問哥哥:“你的臉還疼嗎?”“還疼?!备绺缯f。
這時弟弟主動站起來,用嘴在哥哥臉上輕輕地吹了一下。
媽媽又問哥哥:“還疼嗎?”“還疼。〞哥哥說。
媽媽又轉(zhuǎn)向了弟弟,弟弟又站起身來,雙手輕輕地摸了一下哥哥的臉。哥哥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媽媽繼續(xù)問哥哥:“弟弟要玩你的玩具,怎么辦呢?”
哥哥說:“我的玩具可以給弟弟玩,但是玩了一會兒弟弟就要給我。〞弟弟點了點頭。
弟弟也說:“我的玩具也可以給哥哥玩。〞
媽媽告訴他們:哥哥主動把玩具給弟弟玩,弟弟也主動把玩具給哥哥玩,這就叫做“分享”。
媽媽也可以把弟弟和哥哥的做法寫下來。
比如弟弟: 道歉、吹一下、摸一下、玩具給哥哥玩、分享。
哥哥:原諒、笑了、玩具給弟弟玩、分享。
寫下來的過程說明媽媽很尊重他們。
“怎么辦”就是讓孩子學(xué)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經(jīng)常把解決問題的任務(wù)交給孩子,孩子就具有了責(zé)任感。
同時對他們表現(xiàn)好的地方,要毫不吝嗇地肯定、表揚(yáng)。孩子們學(xué)會了解決問題,成為了人生的主角,他們才能更好地直面挫折。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考這個過程是重點,哪怕他們的想法很膚淺、很稚嫩,甚至也沒有把這件事情處理得完美,但是這件事情的結(jié)果和孩子人生的結(jié)果比較起來,孩子人生的結(jié)果更重要。
也就是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感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了什么。
這三招的核心是教會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