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于調皮,沒有團隊融洽相處的意識,偶爾,總是會與其他小朋友發(fā)生點摩擦。
我跟朋友說,把他與其他孩子隔開。
本意只是想拉開距離,讓他自己玩,就可以。
朋友說,那樣不好,孩子會感覺被“孤立”。
“孤立”這兩個字,曾經真的占據(jù)了我的童年,不可磨滅的童年陰影。沒想到,二十多年后,又再相遇!
是的!又是童年陰影!
我之前的文章也分享過:我的學生時代,一些老師可不會像現(xiàn)在的老師,會照顧到我們的感受。
學生不聽管教,上手是日常!
“孤立”也是老師“懲戒”學生的一種方式!
一旦老師對哪位學生宣布“孤立”,就讓所有同學,不準跟他玩。
那個時期,我們幼小的心靈,真的深深地懼怕被定型,被“孤立”。
也許,現(xiàn)在的我,已經釋懷,對“孤立”已經沒有那種恐懼。反而,有著深深的喜歡。
現(xiàn)在的我,最好被“孤立”。那樣,我就可以更多的時間,空間,做自己的事情,不被打擾。
也許不是喜歡被“孤立”,而是學會了享受“孤立”。
上周末,我分享一篇文章給朋友,也是類似話題:人生陷入困境,孤立無援,怎么辦?不要陷入絕望,而是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進,或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
我們知道的故事,也是在我們長大之后才知道的一些故事。
個別若貝爾獎得主,個別科學家,個別生物學家,個別名人大咖,都有過不被待見的時光。他們在小的時候,都是很有自己的個性,不受老師喜愛,卻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如果,我們小時候被“孤立”,能有父母告訴我們:孩子,你不用擔心,我們專心學習,考好成績,就不會被“孤立”了。那該多好!
我分享之后,收到朋友給我的留言。居然也是如此相似的經歷:她說她自己在單位里,也是那種沒有存在感的人。被認為很有個性,一旦不被公平對待,絕不忍氣吞聲,她也不在乎別人怎么想怎么看,人際關系并不是很好。
然而,據(jù)我所知,她卻是單位里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她至少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圈子里,還算是屬于事業(yè)有成一類的,也就是世俗標準上的有房有車有點錢。
今天,剛好靜下來!
我就在想,或許,被“孤立”真的會讓小孩子感到害怕,造成心理陰影。但是,如果通過正向的引導,或許反而會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專注自己的事情。
我現(xiàn)在都跟孩子說:爸爸沒辦法一直陪你玩,爸爸有爸爸的事情要做,你有你自己的事情可以做。
我寫字,他玩拼圖;我睡覺,他就畫畫;我看書,他看電視。
我們互不干擾,相得益彰。
我?guī)ビ螛穲?,也是跟他說,在自己的區(qū)域,玩自己的就好,不要跟其他小朋友湊在一塊,以免發(fā)生爭執(zhí)。他每次也都玩得很盡興。
同樣,對于大人而言,更不要因為自己陷入不堪的人際關系,而感到絕望,或者對人生失去信心。
我之前也分享過:“斷舍離”的初衷,并不是做衛(wèi)生,而是用來隔絕自己不堪的人際關系,將有限的時間精力,投入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充分享受只屬于自己的時間空間。
被“孤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陷入糟糕的負面情緒不可自拔!
將人生困境轉換為自己的人生動力,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強化自己。
當自己強大起來的時候,周圍的人,自然會對自己“和顏悅色”。
那時候,相信你反而會懷念并感激那一段被“孤立”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