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科學家發(fā)現,雷克斯暴龍(即霸王龍)演化出比它們祖先更狹窄的眼窩或能幫助它們和類似的大型食肉恐龍——也稱獸腳類恐龍——咬得更有力。相關研究近日發(fā)表于《通訊—生物學》。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Stephan Lautenschlager比較了410個中生代(2.52億至6600萬年前)爬行動物化石樣本的眼窩,包括恐龍和鱷魚等恐龍近親等。他發(fā)現,大部分樣本都擁有圓形眼窩,尤其是草食動物。
然而,顱骨長度大于一米的大型食肉動物到了成年以后眼窩通常呈橢圓形或鎖孔形,盡管它們在未成年時的眼窩更偏圓形。更古老樣本的眼窩似乎比更近樣本的眼窩更圓,大型獸腳類恐龍的眼窩比它們的祖先更接近鎖孔的形狀。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大型食肉物種隨時間流逝演化出了鎖孔形眼窩,但這種形狀只出現在成年后,而不是成年前。
為了研究眼窩形狀對顱骨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作者比較了擁有五種不同眼窩形狀的爬行動物顱骨理論模型在咬合時的受力。作者還比較了擁有圓形眼窩或鎖孔形眼窩的暴龍顱骨模型可以承載的最大眼球大小。鎖孔形眼窩在咬合過程中能將力分散到眼窩后方顱骨更硬的部分,從而使眼窩變形程度更小,并幫助減輕顱骨受到的壓力。不過,擁有圓形眼窩的暴龍模型能承載的眼球體積是鎖孔形眼窩模型的7倍。
作者認為,獸腳類恐龍演化出更窄的眼窩,可能減少了它們顱骨的眼球空間,同時把這些空間留給了下頜肌肉,并增加了顱骨的硬度。這或許能讓它們以更大的眼睛換取更大的咬合力,而此前研究曾提出更大的眼睛可以增強視覺感知。研究結果凸顯出決定恐龍演化的這種功能上的取舍。
不同恐龍頭骨上可見不同形狀的眼窩(以虛線勾勒)。圖片來自:Stephan Lautenschlager
電腦建模的虛擬恐龍頭骨,顏色表示頭骨所受壓力。圓形眼窩(上)的頭骨壓力較大,鎖孔形眼窩(下)的頭骨壓力較小。圖片來自:Stephan Lautenschlager
霸王龍原始眼窩眼睛(左)和虛擬的圓形眼窩眼睛(右)的頭骨與藝術重建。圖片來自:Stephan Lautenschlager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2-03706-0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