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應該沒有人會感覺到陌生。在英雄輩出的亂世,總有人以遠超于常人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脫穎而出。
諸葛亮,永遠是三國話題里繞不開的人物,他有經(jīng)世之才,同時為光復漢業(yè)而殫精竭慮,直至病死在五丈原。然而在他離開之后,他一心輔佐的劉禪,卻直接抄了他的家,并且還憤怒不已,這是為何?
蜀相
其實諸葛亮一開始,只想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并不想追求名利。但是劉備三顧茅廬,言語之間感人肺腑,從此他便盡心盡力輔佐劉備。
他的才能毋庸置疑,從一開始的隆中對的時候,就初露鋒芒,而后的天下,也如他所言般演變,劉備從一個落寞的王族后裔,成長為蜀國君主,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后來他白帝城送走了君主劉備。劉備臨終托孤,劉禪無能,于是他扛下了所有重任,先主的遺愿便是他永遠追求的理想。
只可惜天命難違,他傾盡全力也無法挽回蜀國的頹勢,只能減緩國家的滅亡。
劉禪真的無能嗎
人們常常喜歡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無能,然而事實上,劉禪真的扶不起來嗎?
從絕對的智商來看,他確實是無法與諸葛亮匹敵的,但是在三國之中,又有幾人是能在謀略上與諸葛亮平分秋色?劉禪只是太過于通透罷了。
有一個忠心耿耿的能臣,為自己操持著國家大事,這一堆爛攤子處理起來費心費神,他又何必去自尋煩惱呢?
諸葛亮曾經(jīng)也夸過劉禪很聰明,而諸葛亮身后的三十多年,劉禪也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即便到末路,他成為了俘虜,說出讓很多人覺得愚蠢的“樂不思蜀”來。
但是細細品味下來,他既保全了自己的子民,又保全了自己,這樣的君主,真的是昏庸無能嗎?
君主的忌憚
不過對于一個皇帝來說,即便自己再沒有才能,也不會愿意處處被自己的臣子壓制,雖然他表面上是恭敬而順從的,但是他的內(nèi)心一定是抵觸的。畢竟在皇權(quán)之下,都不能有完整的親情,更何況壓自己一頭的還是一個臣子。
諸葛亮雖然為了恢復蜀國的無上榮光而嘔心瀝血,但是在有些方面,又顯得過頭了。他幾乎每一件事都要做到親力親為,沒有給到劉禪一點鍛煉自己的機會。
《出師表》流傳至今,仍舊感人肺腑,但是如果站在劉禪,一個成年君主的角度,誰會喜歡一個一直教他做事的大臣呢?
或許在劉禪的眼中,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根本不是輔佐,而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控著蜀國。
在諸葛亮離世之后,他反復確認丞相是否真的離去,而后仰天大哭,悲痛到無法上朝。人們正在感念他太過于思念丞相,但是他卻很快就廢除了丞相制,將軍權(quán)和政權(quán)拆開來,從此再也沒有諸葛亮一般大權(quán)在握的權(quán)臣了。
劉禪為誰憤怒
劉禪真正成為了蜀國的主人之后,朝堂上便有見風使舵的大臣,為了討好這位新掌握大權(quán)的君主,告發(fā)諸葛亮貪污。
在心里暗暗壓抑了很久的劉禪,以為自己終于捕捉到了諸葛亮的罪證,非常激動。他立馬下令,抄了諸葛亮的家。但是被派去抄家的人卻很快就回來了,他告知劉禪,諸葛亮家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
諸葛亮離世之前,給劉禪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到:我在成都有桑樹還有農(nóng)田,家里人的吃穿用度其實夠了,在外當官這些日子,也沒有其他的花費,更沒有其他的資金收入,全部靠官家的俸祿過日子,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也一定不會有多余的錢財布匹這種事辜負陛下的事出現(xiàn)。
諸葛亮似乎能預測到自己會被劉禪抄家一樣。怒不可遏的劉禪嚴懲了誣告諸葛亮的大臣,他的憤怒,可能是希望落空的憤怒,也可能是為了減少維護諸葛亮的大臣對自己的敵意,逢場作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