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巨蟲時代”,在3億多年以前二疊紀和石炭紀,地球上生活著許多巨型昆蟲,其中的佼佼者就要數(shù)體長七十多厘米的巨型蜻蜓,目前已知存在過的體型最大的昆蟲就是這種昆蟲。
雖然巨型蜻蜓和科幻電影中的諸多恐龍相比,明顯要小很多,但想象一下,如果回到巨型蜻蜓生活的史前時代,被數(shù)以萬計的巨型蜻蜓成群結隊地追趕,會是多么恐怖的情景。
但鮮有人知的是,今天地球上仍然生活著許多超級昆蟲,盡管它們的體型明顯要比巨型蜻蜓小很多,但是同樣令人驚詫不已。南美洲和中美洲生活著一種叫做白女巫蛾的昆蟲,它展開雙翼后長度可達31厘米左右。
許多生活在熱帶的蛾子、蜻蜓或蝴蝶的翼展也能達到20厘米左右。14年前,科學家在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上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存體長最長的昆蟲:昌式巨型竹節(jié)蟲。它的體長可以達到36厘米,當腿完全伸直后甚至可以超過半米。
當然翼展或者體長并不是衡量昆蟲大小的唯一因素,許多昆蟲學家認為重量才是衡量昆蟲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今世界上最重的昆蟲要數(shù)南美洲雄性巨型甲蟲的幼蟲,它的重量可達到230克左右,相當于一只喜鵲的體重。
這種昆蟲幼蟲生活在已經(jīng)腐爛的樹木之中,在一生中最初的幾年都以腐殖質為食,直到最終成長為大獨角仙,令人詫異的是,它的幼蟲要比成蟲還要重幾十克,這是昆蟲生命周期差異性過大的因素所導致的。
而如果只考慮成蟲的體重,那么全球最重的昆蟲應該是巨型螽斯,這種昆蟲生活于新西蘭的數(shù)座小島上,最大體重可達72克左右。
那么影響昆蟲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實有許多因素都影響著昆蟲的體型大小,例如溫度、行為、氧氣濃度等。
一只昆蟲的幼蟲可能面臨來自諸多天敵的捕食,但如果它們挨過幼蟲期,成蟲的個頭便有可能比捕食者更大,那么它受到攻擊次數(shù)也將減少,從而有充足的時間進化生長。
環(huán)境因素也是決定昆蟲個頭大小的重要因素,在氧氣含量充足的石炭紀時期,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可達到31%左右,而如今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僅為20%,對昆蟲來說,氧氣是驅動高耗能飛行肌肉的“能源”。
昆蟲可以將氧氣導入遍布身體內(nèi)部的分叉呼吸管,然后把氧氣輸送至每個細胞。隨著昆蟲的體型越來越大,當重量增加的速度逐漸超過呼吸管表面積增加的速度,那么便沒有足夠的呼吸管來為自己提供氧氣,這些昆蟲便進化為巨型昆蟲。
簡言之,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越高,相同表面積的呼吸管所能供應的氧氣就越多,昆蟲的體型也就越大。
巨型昆蟲大都生活在熱帶地區(qū),這是因為當?shù)赜炅置?,樹木吸收二氧化碳,而排出氧氣,所以氧氣濃度很高,且氧氣在高溫下更易擴散,所以巨型昆蟲多集中在熱帶地區(qū)。
那么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延續(xù)和環(huán)境的突變,科幻電影中的“巨蟲時代”還有可能會再次出現(xiàn)嗎?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微乎其微。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最早期演化的過程中,巨型蜻蜓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當時天空中的頂級掠食者。在當時,龐大的體型可以幫助它們獵食中等體型的昆蟲,從而避開其他天敵的捕食,然而鳥類的出現(xiàn),巨型蜻蜓的地位也變得岌岌可危。
體型龐大的巨型蜻蜓很難躲避鳥類的捕食,于是在選擇性壓力的因素下,巨型蜻蜓又不得已減小了自己的個頭。
科學家們預測,氧氣與昆蟲個體大小之間的關系也即將被打破,盡管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在不斷增加,但許多昆蟲的體型卻越來越小,這仍然是有待解決的謎題,未來是否還會出現(xiàn)巨蟲時代呢?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聯(lián)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