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月亮
來源/李月亮(ID:bymooneye)
3月的末尾,疫情愈發(fā)嚴峻,新增感染者一天比一天多。
僅僅28日、29日一天,上海就新增了超過1萬個感染者,本輪累計已經2萬多。
我每天看著上海疫情的感染數字,心情真是復雜。
感覺像看著一個多年的學霸,忽然發(fā)揮失常,科科不及格。
雖然知道是試題難度增加了,是學霸在探索更好的解題方式,但還是有點驚心。
這兩天,很多網友在質疑上海的防控策略,罵上海,罵張文宏,罵他們把防控搞砸了。
我剛才去張文宏的微博,發(fā)現最近的評論簡直沒法看了。
不久前還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專家”,轉眼就成了“垃圾網宏”。
想想張文宏也不容易,一邊焦頭爛額抗疫,一邊被罵得狗血噴頭。
心情肯定比我們還復雜。
疫情這兩年,實在發(fā)生了太多奇葩事。
也給了人們太多前所未有的感悟。
我最近想明白了幾個道理,特別想跟你分享。
01
世事多變數
不知多少人還記得,疫情之初,我們是多么“幼稚”。
那時大部分人都以為疫情很快就會結束。
2020年1月爆發(fā),我們以為2月就好了。
——大家都在家里悶一個月,怎么也把病毒悶死了。
但是沒有。
然后我們又以為3月一定會好。
——春天來了,天氣變暖,病毒怕熱自己就會消失。
但是也沒有。
事實是,直到兩年后的3月,我們還在辛苦抗疫,而且依然不知何日結束。
回頭查新聞,你會發(fā)現,早期幾乎所有人,對疫情的判斷都是錯的。
大概在3月初,我們就以為到了疫情下半場了。
有專家認為,疫情會在2020年4月結束。
也有專家說,等特效藥出來,就能hold住病毒了(事實上現在已經有了不止一款特效藥,疫情依然未消)。
更多專家說,疫苗出來就好了,接種率超過70%,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但現在我國接種率已經超過87%,群體免疫依然遙遙無期)。
連專家都判斷不準,媒體、政府、民眾……就更不用說了。
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人,準確預測到了疫情會這樣起起伏伏走到今天。
這場疫情,讓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世事多變數。
世間很多事,真是超出人的預測能力。
你以為往東,它偏偏就往南了。
你以為必勝無疑,它偏偏就讓你敗北。
你以為三天兩天的事,它可能拖上十幾年。
你以為三下五除二就能解決,它可能跟你周旋八百個回合。
所以永遠不要對未發(fā)生的事太肯定。
世間絕大部分事,都暗藏變數。
凡事多想個“萬一”,多做點準備,還是有好處。
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懂得事情的復雜和多變,而不是一直用簡單又絕對的思維看問題。
02
變動時期,要求穩(wěn)
最近有個新聞,很扎心:
海底撈去年虧損了40多億,一年虧掉了三年的利潤。
海底撈創(chuàng)始人、業(yè)界大神張勇承認,主要是因為他錯判了疫情形勢。
2020年6月,他認為疫情會在2020年9月結束,所以頂著疫情大開新店。
一年的時間,開了700多家,門店總量翻了一倍。
結果沒想到,2021年疫情出現反復,餐館客人少、房租貴、食材價格還一直漲。
海底撈頂不住虧損,不得不決定關掉300家店。
這一開一關,就虧掉了幾十億。
教訓慘痛。
而像海底撈這樣,因為錯判了疫情,導致巨大損失的人,多得數不過來。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判斷失誤,就可能虧掉半生心血。
所以在變數太大的時期,還是要盡量求穩(wěn)。
不貿然行動,更不拿太大成本去賭。
否則一旦出錯,這一跤可能跌得你爬不起來。
03
手上還是要存點錢
也是前幾天的一個新聞。
福建泉州封控區(qū),一個41歲的男人,騙防疫人員出去買菜,結果跑出去做工了。
被發(fā)現后,他被行拘了5天。
這新聞,真是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不禁又想起武漢疫情時,那個橫渡長江的老哥。
當時湖北黃岡封城,一個男人為了出去打工,一個人劃著木盆跨過長江,到了江西。
一個木盆,一個水桶,一根木棍,就這么橫渡了長江。
結果好不容易過去,還被江西民警發(fā)現,被勸返了。
疫情這么嚴重,他們?yōu)樯斗堑觅M盡千辛萬苦偷偷跑出去打工?
生活所迫啊,難道還是熱愛工作?
但另一方面,要是人都這樣往外跑,疫情可能就控制不住。
他們不易,大白也不易啊。
所以,這個題真是無解。
其實疫情這兩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平時還得存點錢。
我們大部分人,可能不會像新聞里的男人那么苦。
但也不能太大意。
因為意外隨時可能出現。
疫情,失業(yè),行業(yè)沒落,忽然生病……
沒錢真的很難熬。
所以,經濟實力不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節(jié)制一點生活。
不要總是追求什么大品牌、最高配、限量款。
保證手上的存款,不少于大約三個月的收入,以備不時之需。
一個成年人,要看得見遠方的危機。
要知道意外隨時可能發(fā)生。
而一旦出了狀況,還是錢最管用。
手有余錢,心里才不慌。
04
職業(yè)需要備份
這次疫情,很多行業(yè)都受到了沖擊。
旅游業(yè)、娛樂業(yè)、餐飲業(yè)、航空業(yè)、進出口、房地產……
很多人都失業(yè)、降薪,又找不到新的出路。
但我之前看過一個導游姑娘的采訪,感覺挺提神的。
她之前是帶出國團的,疫情一來,很快就失業(yè)了。
一起失業(yè)的同事們都叫苦連天,也不知去干啥,眼巴巴在家等著疫情過去。
但她迅速找到了新職業(yè)——做直播。
因為做過多年國際導游,她又很喜歡研究國外的風土人情,讀了很多相關的書。
所以她說起很多國家的景點、文化,都如數家珍。
加上她本來就伶牙俐齒,直播就做得很好。
她說收入比之前還高。
挺讓人羨慕的。
其實這次疫情,給我們提了醒:
人不能只有一個謀生能力。
否則一旦行業(yè)遭遇意外,你可能就束手無策。
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在歲月靜好的時候,就想一想,萬一這行干不成了,我還能干點啥?
然后根據自己的特長,做一個職業(yè)備份。
比如做旅游的也關注一下媒體,做餐飲的也研究研究生態(tài)農場。
做一個planB,讓自己有第二競爭力,不至于失業(yè)的時候抓瞎。
05
還是要關注國家大事
2021年11月,南非檢測出了奧密克戎。
當時,這似乎只是一個遙遠國度的不起眼的新聞。
但僅僅4個月后,奧密克戎就竄到了我們身邊,重度影響我們的生活。
你有沒有發(fā)現,這個全球緊密相連、局面又快速變化的時代,其實已經不容你“不聞窗外事、只讀圣賢書”了。
否則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變成一個活古董,認知過時,決策錯誤,舉步維艱。
所以還是要關注國家大事,甚至世界大事。
因為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和你息息相關。
你越了解這世界,對新聞越敏銳,越可能抓住機遇,做對決策,過好日子。
06
及時解鎖新技能
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發(fā)出通知,要求“市民進入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
那時我們還完全沒意識到,兩年后的今天,口罩早已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現在出門不戴口罩,真的就像沒穿內衣一樣不安。
除了口罩,這兩年生活有了太多改變。
好多以前聞所未聞的新詞,現在我們都耳熟能詳:
流調,密接,混檢,健康碼,核酸檢測,方艙醫(yī)院,動態(tài)清零,精準防控,群體免疫……
還有層層加碼,惡意返鄉(xiāng),大水漫灌……
我常想,如果一個人2020年1月之前閉關了,今天出來一定會很奇怪:你們都在說啥?兩年而已,世界變化這么大嗎?
是啊,這兩年,世界真是日新月異,好像每天都有新狀況。
一個又一個“沒想到”和“真意外”紛至沓來,讓人倍感焦慮、疲憊和陌生。
而我們必須緊鑼密鼓跟上,必須解鎖各種新技能。
使用健康碼。
幫孩子上網課。
及時打疫苗。
熟知防疫政策……
這樣你才能正常生活。
而其實,疫情只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
還有更多變化悄然發(fā)生,而很多人沒有察覺。
現在社會正在加速進入科技時代,很多技能需要我們解鎖。
比如網購車票,使用地圖導航,在線學習課程,判斷信息真?zhèn)?,傳照片到云空間……
這些技能,其實像疫情常識一樣,對我們同樣重要。
如果科技時代,你不會掃碼付款,不會語音通話,不會用打車軟件,就會像疫情期不會用健康碼一樣,生活非常不便。
所以別偷懶,該學的技能必須學,年紀越大越要扎扎實實學。
別讓自己成為活在科技世界的古代人。
07
學會換位思考
我一個親戚,家里的狀況很像整個國家的縮影。
她和老公是開拉面館的,家里倆娃,老大初中,老二幼兒園。
還有一個老媽,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腎病嚴重不能打疫苗。
這兩年,她家拉面館生意也大不如前,收入微薄。
碰上疫情嚴重餐館關門,家里的錢只出不進,倆娃還都在家上網課,雞飛狗跳,那真是焦慮不堪心亂如麻。
她有時就想,國家不如干脆放開算了,老百姓該吃吃,該玩玩,最后群體免疫,疫情就過去了。
但轉念一想,要是老媽感染了怎么辦?
歲數大了,還一身病,不能打疫苗,多半扛不住啊。
然后她就瞬間冷靜,覺得還是不能放開。
寧可生意不好,也要保住老媽的命啊。
其實國家現在也面臨“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題。
一直嚴防死守,經濟肯定大受影響。
可一旦放開,肯定就要死很多人。
那些說“死的都是老人,可以優(yōu)化人口結構”的,家里八成是沒老人。
否則誰愿意自己老爸老媽成為代價?
現在人們對防疫政策爭論很大,還都覺得自己特對。
可能本質上就是因為立場不同。
做生意的不理解家里有老人的。
不差錢的不理解家里揭不開鍋的。
其實只要換位思考一下,立刻就能想通了。
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
疫情是我們共同面臨的災難,大家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我們要跟病毒較勁,而不是跟同胞較勁。
08
人是多么渺小
新冠病毒有多?。?/p>
100萬個新冠病毒加一起,才有1個人體細胞那么大。
現在全世界的新冠病毒加在一起,也就裝滿一個可樂瓶。
兩年前的3月,大概只有一湯匙。
但就是這么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小東西,折騰得我們苦不堪言。
而這個小東西,也有它們的神秘世界。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已經流行了好幾波新冠毒株了。
而且新的毒株會把前一任完全取代。
德爾塔出現,原始毒株就沒了。
奧密克戎一來,又滅掉了德爾塔。
我們很難知道,奧密克戎是怎么變異成功的,怎么發(fā)展壯大的,又跟德爾塔經歷了怎樣的激烈戰(zhàn)斗,最后成為新冠之王,傳遍世界。
而奧密克戎肯定也不會是最后一屆新冠毒株。
一定還會有下一個毒株殺出來,擊潰奧密克戎,成為新的“毒王”。
新“毒王”如何產生,何時產生,又有什么特性,人類無法預測。
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它更加溫和,毒性更低,讓我們免于新冠的威脅。
唉,你看,我們最后可能還是要靠病毒自己搞定自己。
以前人類很驕傲的,覺得我們征服了老虎獅子,建起了高樓大廈,我們是地球的主宰。
現在看來,這純粹是因為無知。
我們不了解和搞不定的東西太多了。
集全人類之力,都滅不掉一可樂瓶的小病毒。
這次疫情,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無能,重新了解了世界的多元和復雜。
如果以后能多些謙虛和思考,也算沒白辛苦這一回吧。
09
說到這里,不禁感嘆,我們可能真的是見證歷史的一代。
疫情沖擊,科技革命,世界格局動蕩……
在這樣的大時代面前,每個人都是小螞蟻。
被裹挾著,被拉扯著,被忽視著,被驚嚇著……被迫手忙腳亂地奔忙著。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依然在努力把控可以把控的部分。
努力讓生活過得從容點,美好點,踏實點。
我們深知自己渺小,但我們希望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
這是最讓人感動的部分。
謝謝每一個在大時代里一起同行的你,希望我們的明天,都會更好。
謝謝你看完文章,點亮【贊】+【在看】+【轉發(fā)】,讓更多人看到。
來源 | 環(huán)球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