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孩子們總是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應該每個人都有這個記憶吧。
與此類似的名言警句還有:
“失敗是成功之母。”
“感謝苦難,讓我們變得更堅強?!?/p>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便成功。”
這樣的句子,已經深深地刻在八零后、九零后的基因里,想忘都忘不掉。
不過,同樣都是忘不掉,但性質不一樣了。
以前,也就是二十幾歲之前,對這些句子里所闡述的人生哲理,基本上是認同的;
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已經不信了。
以前年紀小,琢磨不明白這些所謂的名言警句、勵志雞湯里其實包含著諸多的不合理甚至是詭辯。
長大了之后,不需要什么老師來教,真實的生活自然會教人做事:
生活告訴我們,我們從小耳熟能詳?shù)摹皠钪倦u湯”,多半都是騙人的。
是假的,是虛幻的,是沒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工作多年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
職場里,那些從小沒有經歷過什么身心的折磨、苦難的洗禮的人,后來多數(shù)都有了不錯的成就。
至不濟,他們借由優(yōu)渥的原生家庭,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平淡生活。
而那些,從小經歷了非常多窮困、災厄以及各種身心折磨的人,他們更多的人生軌跡是:
境遇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幸。
以前的大人為了激勵小孩好好學習,總是挑那些,家庭環(huán)境很差卻學習很好的人來舉例。
試圖證明:
苦難之中可以開出希望之花。
然后順便還拿一些紈绔子弟最終落敗的例子拉踩一下:
“你看,家境太好了對孩子不一定是好事,沒吃過苦的人栽跟頭栽得更重?!?/p>
當然,家庭背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固然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但家庭的區(qū)別并非只有窮富之分那么簡單。
還有家庭的氛圍也是很重要的:
父母是否感情好,家庭是否和諧,是否達到了普通生活的水準。
其實,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孩子對原生家庭要求并不高。
一般來說只要有個穩(wěn)定的住處、正常的一日三餐、父母不要老吵架甚至鬧離婚,
多數(shù)孩子就都滿意了,不會有什么怨言。
但這里想要討論的,并非僅僅是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而是那些我們曾經耳熟能詳?shù)膭钪倦u湯。
那些所謂的哲理,到底有幾分的真實可靠呢?
正如大多數(shù)人在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的人生現(xiàn)實,大多數(shù)人終有一天會明白:
原本就家境優(yōu)越或者至少是正常普通的年輕人,他們此生的生活軌跡往往也會順利平穩(wěn)。
運氣好,加上自身努力,甚至可以踮踮腳達成階層躍遷的目標。
比如某知名的滑雪運動員:
混血,美麗,健康,家境優(yōu)渥,從小并沒有經歷什么苦難,更沒有從苦難里開出什么花。
相反,她的人生是典型的“高開高走”——出生在中上階層,憑借自身天賦和一定的努力,成功走上了頂層。
這一路她勢如破竹,年僅19歲就已經積累了普通人幾輩子都無法得到的名譽和財富。
如果你覺得她的例子過于特殊,那不妨從身邊想想,周圍是否也有類似她的“低配版”:
比如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出生在某三線、四線城市。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境,讀書的時候父母掏錢讓ta上輔導班,甚至可以供其留學。
給學歷鍍個金回來找工作自然是方便很多,在大城市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
等到婚嫁的年齡,找了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兩邊父母合力供小兩口在大城市買房落腳。
你可能看慣了這樣的故事,你覺得很尋常。
甚至你可能會說:
“這不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嗎?”
但是仔細回顧一下,不論是讀書的時候上輔導班,還是留學,或者買房。
這些決定人生未來的關鍵步驟和節(jié)點,有哪些是通過這個年輕人“努力”得來的呢?
沒有父母的支持,這些事情想必一個也做不成。
所以,苦難到底給人帶來了什么?
多數(shù)人吃苦,是被迫吃的。努力,也是被迫努力的。
他們遭受的苦難和折磨,也早已超過了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
多數(shù)人吃苦是沒有什么回報的,少數(shù)人逆襲成功了,就被拿出來大肆宣傳。
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種,對普通人的駕馭和管理,讓人們不要滿地亂躺。
如果吃苦受累,最后依舊沒有任何價值沒有回報,那吃過的苦將毫無意義。
挫折和窘迫是成功者日后拿來標榜自己的功勛,卻是失敗者必須默默咽下的全部人生。
討論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觀點你現(xiàn)在還相信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