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龍?zhí)豆珗@東測,有條東西走向的街,叫城坊街,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太原城擴建之后。據(jù)地方志載,明清兩代的城坊街,原稱“城隍廟街”,得名于該街東畔那座頗具規(guī)模的城隍廟。
“城隍”二字,意為“崇塘為城,環(huán)水為隍?!背羌闯菈Γ蚣醋o城河。城隍廟是中國各類廟宇中的一種,是祭祀護城之神的廟宇,為求雨、祈晴、禳災之所。在我國民間傳統(tǒng)信仰中,認為城隍神不僅能保佑全城百姓的福壽安康,而且對善惡人等能夠及時公正地給以報賞和懲罰,補陽世間王法之所不及。所以,凡是有城鎮(zhèn)的地方都要建城隍廟,將城隍之神列入祀典,奉為全城最不得了的神明。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曾大興土木興建城隍廟;公元1539年(嘉靖十八年)毀于香火。公元1540年(嘉靖十九年)又重建城隍廟。新建的城隍廟,殿宇雄偉、斗拱飛昂,規(guī)?;趾?。高大的廟門兩邊各有牌樓一座,左樓坊額為“靈通元造”,右樓坊額是“澤庇蒼生”廟門正南隔街建有富麗堂皇的“樂樓”,供城隍神娛樂看戲。
當時的城隍廟為四進院落,前院建有享亭,是供奉祭祀的場所。依次為正殿,是城隍神“辦公”的地方。其次為寢殿,是城隍神一家休息的地方。至于兩邊配殿,均塑有陰司神像,面目可怖,同常人一般大小。整個廟宇的后院,是一個開闊的花園,園中花草茂盛、果蔬飄香。
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太原軍政府除舊布新,廢除封建祭祀,在廟院開辦了太原第一座生產(chǎn)棉毛織品的輕紡工業(yè)企業(yè)“平民工廠”。城隍廟改建為平民工廠后,城隍廟街也失去其作為街名的最初意義,遂去掉廟字,以城隍兩字的諧音“成方”為新名,更名為“成方街”。后來,又以成方的諧音“城坊”為名,改作“城坊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