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是一種素質,一種文化,一種心態(tài)。
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后的井然,是狂風暴雨中的坦然。
但隨和決不是沒有原則。
隨和的人,首先是聰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隨和的人,是謙虛的人,他始終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隨和的人,是寬宏大量的人,在人與人之間發(fā)生摩擦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他能夠以謙和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
隨和的人,是沒有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低調表示一種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不張揚。
低調是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為人沉斂,胸襟開闊,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欣賞別人,待人謙和有禮留余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動吃虧,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道有道法,行有行規(guī)”,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
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
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
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驕狂的態(tài)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紛爭,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美德、智慧、修養(yǎng),是我們處世的資本。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謀略,能做到放低姿態(tài)為對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會成功。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于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良心是做人底線。
人心向善,丟什么也不能丟了良心。否則,丟掉了這根“底線”,就必然會把自己送入失敗的人生“黑洞”。
孟子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币馑季褪歉嬖V我們,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愧對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善良的人,根本不會吃虧
佛經《嘉祥疏》曰:“一切眾生皆有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書其作惡,同名男在左肩上書其作善。”
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肩上都有兩尊護法神。
右肩上的女神同生,負責記錄人每個惡念、惡言、惡行。
這關系著你一生的運氣。
命是注定的,比如你出生在什么家庭,天生的性別、天賦、相貌、性格等等。
但運可以靠積德行善來改。
地球是圓的,世界也是圓的,凡事萬物都是一個循環(huán)。
惡人吃善人,善人吃老天,老天吃惡人,就像下象棋一樣。
佛曰:“一切諸果,皆從因起?!?/p>
佛法中所說的因果,其實就是宇宙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法則。
你給出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善行的收獲不是即時的,但一定會發(fā)生。
東漢有個人叫楊寶,當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在華陰山北看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被螻蟻包圍著。
楊寶動了善念,救起了它,將它帶回家,幫它包扎傷口,給它喂飼黃花。
百日之后,黃雀傷好了,就飛走了。
當晚,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報夢說:“ 我原是王母娘娘的使者,承蒙您的搭救,感激不盡?!?/p>
他把四個白玉環(huán)送給楊寶,并說道:“它可保佑您的子孫做大官,而且立世就如這玉環(huán)般雪白無瑕。”
過了許多年,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都當上了一品官員,且名聲都非常清廉親民。
可見一念慈悲,假以時日,終有善報。
人生匆匆百余載,名也好,利也好,都是過眼云煙,帶不走的。
你再有錢,也不過是上天的出納。
所以,錢財不是擁有的,只是經歷過而已。
周國平說:最寶貴的是我們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
真正的富有,是靈魂的富足。
有什么比在這紛紛擾擾的世上,能守著一顆堅定不移、如金子般閃亮的心靈,更值得讓人自豪的呢?
你付出的努力,因果不會虧待
《維摩詰所說經》中提到:“功不唐捐”,指的是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終會有所回報。
深以為然。
古時候,有個未婚女孩和戀人珠胎暗結。
父母逼問她孩子的父親是誰時,女孩不愿說出情郎的真實身份,就說是寺廟里的一位無辜的高僧。
父母大怒,把嬰兒扔給了高僧,還到處抹黑高僧。
從此高僧名譽掃地,受盡指點非議。
但高僧沒有解釋,而是默默地把嬰兒養(yǎng)大,悉心教導他。
多年過后,孩子考上了狀元,衣錦還鄉(xiāng)。
這時,孩子的娘親趕緊前來相認,緩緩道出當年真相。
高僧忍受多年的污名,終于得以洗脫。
曾經中傷過高僧的人,紛紛前來致歉,高僧也只是一笑了之。
從此,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支持高僧,他所在的寺廟香火也日益鼎盛。
很多時候,不用等下輩子有福報,這輩子已經是善有善報了。
世人大多只著眼于幾年內發(fā)生的事,但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到二十年、三十年,就會發(fā)現善有善報,所言非虛。
人生在世,做事無需過分在乎結果。你只要在該努力時盡力,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剩下的耐心等待就好。
正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說:“天地有正氣?!?/p>
人若欠你,不用擔心,因為天必還你。
你的德行,就是你最大的福報
“厚德載物”最早出自于先秦《易經·坤卦》。
意思就是,有德行的君子,能以深厚的德行,來容載世間萬物。
“厚德”,其實是天地間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正能量。
“物”就是我們現在能用肉眼看到的物質世界。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說道:“看不見的風景決定了看得見的風景。”
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也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愚者遇事往往總是向外求,殊不知是自己的內心能量決定了你經歷的外在世界。
其實世界遵循這樣一個公式:厚德 = 后得
有了厚德,之后才能有所得。
只有你心中種下了善的種子:發(fā)善愿、存善念,說善言,做善行,充滿了正能量,外在的世界才會顯化出豐盛的樣子。
唐朝時,大宦官魚朝恩對名將郭子儀甚為嫉妒,還找人挖了他的祖墳。
但郭子儀卻對皇帝說,是自己殺戮太多,被挖祖墳是為天譴,不是人患,不予追究。
魚朝恩還別有用心地宴請郭子儀,下屬勸郭不要理會,但他卻自己一個前去赴宴,連一個跟班都不帶。
這卻讓魚朝恩見他竟然有如此胸襟,對他刮目相看,自此冰釋前嫌。
郭子儀在生時,名利不缺,也得以直到85歲才溘然長逝,在當時算是很長壽了。
因為他內心的世界光明磊落,所以外界最終也報之美好予他。
寬宏大量的心懷,才是種下善因的根源。
樂觀積極的自信,更是植出善果的土壤。
反觀,有的人先是用各種不干凈的手段,取得了利益,但其實他內心是匱乏的。
不用多久,他外在的世界也會崩塌的,這就是為什么一些人發(fā)財了,反而破產、被抓,過得還不如沒發(fā)財之前。
因為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必須要是平衡的,這是宇宙能量守恒定律。
內在的感恩、滿足,才能吸引來外在的充實和豐盈。
就算不能大富大貴,天地也必以金錢以外,其他的方式來補償你。
做人,兒女孝順、長壽無憂、善終無苦,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有人說: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善良,是豁達,是圓通,是大智慧。
孔子的《論語·里仁》中說道:“德不孤,必有鄰?!?/p>
指的是有德之人是不會孤獨的,必定會有人懂得欣賞,并與之為伍。
善人一切的苦難都只是暫時的,光明的彼岸一直在等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