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負面
?。ā禙ULLMETAL JACKET》)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主演:馬修·莫迪恩、李·厄米
文/金儂
崇拜和把庫布里克當老師的電影導演和電影從業(yè)人員以及電影發(fā)燒友大有人在。大名鼎鼎的周星馳在其擔任導演的《功夫》中就明目張膽地移植了一組庫氏驚悚片《閃靈》里血潮奔涌的畫面,那一份不加修飾、從容淡定和理所當然,仿佛庫氏在天有靈,若向周星馳興師問罪,索要侵權賠償,周某當以此深感榮幸。
這就是已故的庫布里克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
面對如此受人尊敬的一位導演,你要是不知深淺地說三道四,肯定會遭人詬罵。然而,我卻以為,越是被人看作神的導演,其授人以柄的地方就越多,這就好像高山仰止,讓人不可企及,但高山卻遮掩了陽光,阻隔了氣流,影響了交通,其成為障礙、困難和重壓的負面作用不言自明。不是有個叫《愚公移山》的寓言嗎?山,就是人們要推移的對象。
其實,大師庫布里克這種負面的東西在他每一部作品里都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全金屬外殼》自然不能幸免。
《全金屬外殼》一開場,負責訓練新兵的教官哈特曼就把一大盆語言的臟水潑向受訓的新兵,與其說新兵的耳朵受辱,不如說觀眾的尊耳不由分說地已經(jīng)被屎盆子牢牢扣住了。這是這部影片受到批評最多的地方。
站在導演庫氏的立場,我們可以說它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或者美其名曰創(chuàng)新,這自然無可非議;站在影片的立場,據(jù)說這體現(xiàn)了真實(庫氏為了搜集典型的語言素材,特地挑選越戰(zhàn)老兵,讓他盡情辱罵,并將精彩部分用在了電影里——見《當代電影》一九八九年第五期《從〈現(xiàn)代啟示錄〉到〈全金屬外殼〉》),從而使影片有了客觀紀實的價值;唯獨站在觀眾的立場,就讓人難以接受。
幾十年前,我曾經(jīng)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觀賞過這部電影。當上述罵人的這一幕一出現(xiàn),并且罵個沒完,愈罵愈厲害的時候,我鄰座的三位女士都如坐針氈,顧左右而欲起身離場。這顯然不是淑女的扭捏作態(tài),而是她們發(fā)自內心的生理抵觸。
當時,《全金屬外殼》作為美國電影回顧展參展影片在這里展映,觀眾大多都是文化界人士,他們不至于如此蒙昧,搞不清這是在反映生活的真實。文藝圈內的人尚且如此,普通觀眾難以接受就更可想而知了。
就在我最近一次把此片推薦給兩位外企白領觀看時,其中一位英語好得可以把美國俚語辭典背下來的哥們聽到這些污言穢語,也皺著眉頭對我說:罵這么多,有必要嗎?我于是明白,庫氏這一段臟話的聽覺“轟炸”,不但讓女性觀眾反感,同樣也讓男性觀眾排斥。
這再一次說明藝術在表現(xiàn)真與美之間的兩難。到底應該為了美放棄真,還是為了真放棄美?這可能需要藝術家很好地去把握分寸。如果為了表現(xiàn)一個露陰癖的變態(tài),就非要讓這個神經(jīng)病到大街上去脫褲子,真則真矣,但卻只能證明這個藝術家缺少表現(xiàn)美的能力。一個沒有能力表現(xiàn)美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才能是要打折扣的。
除了這段語言,影片前半部分的軍訓也太過紀實和刻意,人為的痕跡太濃。先不說用四十五分鐘來表現(xiàn)新兵訓練,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就不太合理,就算認可它的紀實性,它也紀實得不夠徹底,顯示了諸多矛盾的地方。
既然是紀實,就不應該過多地表現(xiàn)二等兵“傻子派爾”。頻繁地對派爾使用特寫鏡頭,暗示他可能做出反常的行為,這就有悖于紀實的初衷;既然不是純粹紀實,影片開頭罵那么多就更沒有意義了。
綜觀庫氏的作品,他始終在用電影語言對人性和人類命運進行哲學探索,稱他是電影的哲學家,當不為過。正因為庫布里克太過于抽象自己的思想,有時情不自禁地要讓思想跳出來說話,所以,他的思想一方面促使觀眾思考,另一方面則毫不留情地破壞作品的形象性和整體性。我在觀看這部影片下半部分時就有這種感受。
不管怎么說,《全金屬外殼》都是這樣一部作品: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你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這就是它的價值。
——原載《大眾電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