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聲明構造方法的格式為 修飾符+當前類的名稱(形參列表){語句塊}
* 構造方法通過new 調用
* 構造方法固定返回通過方法運算后的對象 不能更改和定義返回值類型
* 沒有定義構造方法的情況下默認構造方法為 類名稱(){} 兩個括號內均為空值 在new調用時對對象進行運算 無更改 直接返回對象
*/
public class Point {
double x,y;
public void set(int a,int b){
x = a;
y = b;
}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x+”,”+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 a = new Point();
//通過new調用構造方法Point() 類中沒有手動定義構造方法,默認方法中的(){}為空,只返回默認的對象
//Point a 為引用類型 占用4字節(jié) a的4字節(jié)用來保存對象的地址
a.print();
a.set(3,5);
a.print();
}
}
class Point1 {
double x,y;
public Point1(double _x,double _y){
x = _x;
y = _y;
}
//手動定義構造方法 設定形參_x _y 用這兩個的值賦值給x y
public double getDistance(Point1 p){
//定義求距離的方法getDistance 返回double型的距離
//方法里()定義形參p p是Point1類的對象
double d = Math.sqrt((x-p.x)*(x-p.x)+(y-p.y)*(y-p.y));
//Math.sqrt開平方 百度搜索java開方運算
//這里的x y為程序中實際使用調用命令來調用方法getDistance的那個對象的x y
//用實際對象的x y 和形參p的p.x p.y運算
return 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1 a = new Point1(3,5);
//new調用構造方法 構造方法內(3,5)為實參 對應(_x,_y)形參
//通過構造方法 使對象的x,y初始化為3,5
//每次執(zhí)行方法 會在棧stack內開辟一個棧幀 這里調用構造方法 開辟了Point1()的棧幀
/*構造方法為創(chuàng)建對象的第三步
創(chuàng)建對象第一步創(chuàng)建一個全默認的對象 x y 全默認值
第二步初始化xy 如果在類中定義了double x =7.0 第二步會將x從默認0初始化為7.0
第三步調用構造方法 調用時生成對象的地址this 將構造方法的實參3,5賦值給對象的this.x this.y
因為構造方法中的x y 沒有特意指名別的對象 所以默認x y 是指this.x this.y
即將3,5賦值給當前正在構造的對象
構造方法執(zhí)行完畢后該方法的棧幀從棧stack內消失
*/
System.out.println(a.x+”,”+a.y);
Point1 b = new Point1(5,6);
/*第一步 創(chuàng)建新的對象 對象的x y 全默認值0
第二步 初始化 對象的x y 類中沒有進行定義x=?y=? 所以跳過
第三步 調用構造方法 在棧stack內開辟Point1()的棧幀 將當前正在構造的對象的地址賦值給方法內的this
根據(jù)實參(5,6)進行運算 構造方法Point1的語句塊內設定將5賦值給this.x 將6賦值給this.y
返回對象 構造方法執(zhí)行完畢 棧幀從棧stack內消失
第四步 將new的對象的地址賦值給引用類型b
*/
double d = a.getDistance(b);
//a為調用方法的主體 (b)為實參 b的5,6對應Point1 p 形參的p.x,p.y
//即用主體a的3,5和實參b的5,6運算
//調用getDistance()方法 在棧stack內開辟一個棧幀 執(zhí)行完畢后消失
//主體a的地址賦值給方法的this
//運算時使用 this.x this.y 和 b.x b.y
System.out.println(d);
}
//main方法結束 棧幀main()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