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間,我們聽音樂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堅持轉錄、下載、手動整理歸類音樂文件然后使用播放器和手機本地播放的人越來越少,選擇 QQ 音樂、網易云、Spotify、Apple Music 等流媒體音樂服務的人越來越多。
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流媒體音樂服務依然難以替代本地曲庫在音樂發(fā)燒友心中的地位。畢竟不用為了聽不同音樂人的作品同時安裝多個 App 并在其間來回切換,也不用懷揣自己的歌單會不會因為版權忽然「變灰」的那份忐忑。
如果你依然堅守著本地播放這種「古早」的聽歌方式,喜歡將喜愛的作品收藏至本地而非云端,選對本地音樂播放器則可以說是決定整個聽歌體驗的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好在 Android 平臺從來不缺優(yōu)秀的本地音樂播放器,在 Phonograph 幾乎停更、PowerAMP 顏值始終撿不起來的 2021 年,我們又有哪些值得一試的新選擇呢?
本文為你一一盤點。
Stellio:全面定制你的聽音風格
表面看起來界面簡潔清爽的 Stellio,背后卻有著較為復雜多樣的交互操作邏輯,比如在主界面右滑顯示側邊欄、從底部播放欄連續(xù)上劃依次進入「正在播放」頁與播放清單頁、在「正在播放」頁按鈕之外的任意位置長按聯(lián)網搜索與修改專輯圖、雙擊任意位置聯(lián)網搜索與修改歌詞等等操作均不是那么的直觀,剛上手使用時可能會令人感到無所適從。
Stellio 當然深知這個問題,因此在初次使用時,它會在每個界面中以浮窗的形式展示詳細的操作指引,告訴用戶在各個界面、按鈕上滑動、長按、雙擊分別能實現什么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頻繁使用形成習慣后操作效率還是比較高的,若有遺忘也能重新查看操作指引。
均衡器是 Stellio 的一個重頭功能,它支持 12 個頻段的手動調整以及內置的 16 種預設音效模式,可以更加精細化地來調節(jié)歌曲的音樂試聽風格。另外它還提供了增益控制功能,可以手動來增強歌曲中的高、中、低音,或是控制、改變音樂的音調、回音、混響等效果,非常適合音樂發(fā)燒友。
如果看不懂復雜的參數也不必驚慌,Stellio 在這里同樣貼心地提供了操作指引,使得新手也能根據各自對低音、人聲、背景音的聽音喜好來直觀地做微調或增強。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所聽的音樂中的人聲和樂器聲更加突出,則可以根據提示信息手動調增頻段在 200Hz-4000Hz 之間的聲音分貝數。
Stellio 的界面比較簡潔清爽,但整體交互邏輯有些許復雜、混亂,如果沒有其中的使用操作導覽,學習成本還是有些高,并且對界面中文本地化的支持還是不夠到位,有些中文歌曲歌詞無法被搜索到。不過它的均衡器功能非常強大,而且難能可貴地提供了 Android Wear 的支持。此外免費版本在主界面上部有 banner 廣告,內購后可去除。
Nyx:放在本地的心情歌單
Nyx 圓潤的字體和粗體圖標組合,讓它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像一個精致的音樂播放器 App,然而經過一定時間的試用后便會發(fā)現其中每一個按鈕圖標到界面列表到設置界面都擁有著精細的動效設計,配合大膽的色塊對比與陰影設計,整個 App 顯得非常靈動、活潑。
Nyx 的界面布局與交互操作與上述的 Stellio 十分類似但在邏輯上直觀許多,在主界面中左右滑動便可在聚合了音樂庫信息的主頁、所有歌曲、專輯、藝術家、流派、播放列表等分類間切換。除了這些常見的分類類目,Nyx 還額外支持以自定義標簽或者心境(Moods)主題來對歌曲進行歸類。日常使用中,我們可以把自定義標簽作為默認流派分類(Genres)的一個替代分類方式,比如根據歌曲的文件格式、曲目風格、歌曲類型等依據來分類,以獲得除了默認流派分類外更多的自主靈活性。
而對于心情主題來說,則可以作為常規(guī)播放列表(Playlist)的一個替代分類方式,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情境下的心情感受、進行的活動、聽歌地點等因素來對歌曲進行歸類,比如當我們在健身房進行健身運動時,我們可以同時播放「歡快」、「運動鍛煉」和「健身房」三種 Moods 分類的混合曲目。Nyx 也為我們預設了一些可愛、帶有 emoji 的 Moods 示例,供我們參考。
作為與心情主題對應的一個小功能,Looper 也頗有特色。顧名思義卻又有所不同的是,Looper 并非指循環(huán)播放某首曲目/某個列表,而是可以將曲目中的某一小段保存下來以進行循環(huán)播放,它可以是曲目的前奏,可以是高潮,也可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某一小段,只要是我們喜歡的某一部分,都可以將它裁切并一一保存,供往后任意聆聽與回味。
在以上的特色自定義標簽功能外,Nyx 的豐富的播放聲效也是一個亮點。除了傳統(tǒng)的均衡器調整音效外,Nyx 內置了 3D 聲效和自然聲效兩個定制項。3D 聲效即是為歌曲添加播放環(huán)境的特效,模擬成在房間或者廳堂中聽音樂的效果;而自然聲效則是將播放的曲目頻率由 440Hz 微調至 432Hz,按照官方的說法是「調整后的音樂更加柔軟、明晰,可以令耳朵和身心更加放松」,至于最終效果如何、哪一種更好,可能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其他的播放細節(jié)上,Nyx 也做得比較到位,倍速播放、可視化波形、一鍵顯示歌詞、睡眠定時器、切換曲目時的聲音淡入淡出等一應俱全。
S2:簡潔、輕快的音樂聚合中心
作為 Shuttle 播放器的「后繼人」,S2 的整體設計更加現代,使用響應也更加迅速。
除了常規(guī)的從 Android 手機本地添加音樂文件,S2 支持從個人搭建的如 Emby、Jellyfin、Plex 等媒體服務器上讀取并串流音樂文件,并且在讀取音樂文件的同時能夠讀取文件的標簽,從而得到一個信息更加精確的個人音樂庫。
相較于 Stellio、Nyx 的邊欄菜單布局,S2 通過底欄來在首頁、音樂庫、搜索、設置間進行功能切換,而在音樂庫欄中則通過左右滑動手勢來查看不同分類的曲目。
不同于上述兩個播放器中由于未對中文做優(yōu)化而產生的中文曲目排序錯亂的問題,S2 支持以中文拼音首字母來對歌曲、藝術家或專輯名稱進行排序,并將它們集中顯示在英文與日文曲目的前面,這項優(yōu)化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歌單中擁有大量中文曲目的情況下還是非常能夠改善聽歌體驗的。
不足的是,S2 不支持播放一些特殊格式的曲目,如 .m4a 格式,此外如果想在播放歌曲的同時顯示歌詞,還需額外下載一個插件。
Oto:樣樣均衡的多邊形戰(zhàn)士
Oto Music 可以說是一款各方面都做得出彩、令人省心的本地音樂播放器了,它本身免費無廣告,UI 設計遵循 Material Design 規(guī)范,既不失現代化的美感同時也具備精致的動效設計。Oto 的主界面「橫豎分明」,豎向的側邊欄負責切換功能與設置,橫向的底欄則僅僅顯示四種曲目分類,附加一個顯示最近新添加的曲目、最近播放的專輯及藝術家的聚合型主頁,給人一種引導使用者專注于聽音樂的感覺。
雖然 Oto 是印度開發(fā)者的作品,它同樣支持以中文拼音首字母來對歌曲、藝術家或專輯名稱進行排序,并且在每個分類界面都于右上角同一位置提供了排序和視圖的切換控制按鈕,方便快速更換想要的排序方式與視圖。美中不足的一點是,在通過右側滑塊快速滑動中文曲目所在的列表時顯示的預覽提示是中文字而非拼音首字母,但影響也不是很大。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藝術家的分類中選擇「只顯示專輯藝術家」,或是在專輯分類中選擇「不顯示單曲」,這樣一些僅有一兩首歌的藝術家或是 EP 單曲類專輯便可以被過濾掉,方便查找。
Oto 的正在播放界面的設計背景色彩顯示支持定制,默認提供的彩色、模糊、漸變、漸變模糊幾種視覺效果都十分好看。底部的一排功能圖標較為直觀,分別支持一鍵顯示/隱藏滾動歌詞、加入收藏、睡眠定時器、打開播放列表,點擊均有相應的動效。對于沒有內嵌歌詞的曲目,我們可以在其中聯(lián)網搜索、下載可即時滾動版本的歌詞,或是粘貼從別處找到的歌詞文字,并將其嵌入到曲目文件中。在歌曲播放的同時,點擊單行歌曲文字或是滑動歌詞便可以即刻跳轉至相應歌詞所在的播放進度。
對本地音樂而言,曲目信息不全、錯誤或是亂碼是常有的事,音樂播放器處理不好這些信息,對有心維護個人音樂庫信息完整的朋友來講更是難受。好在 Oto 內建的標簽編輯器可以讓我們方便地在 App 中直接編輯曲目的基本標簽信息,比如歌名、專輯名稱、藝術家、流派、年份等等,或是從本地文件系統(tǒng)中為缺失封面的曲目手動添加上封面圖片,除了曲目外,對專輯信息的編輯補全也是支持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輔助功能支持,如車載 Android Auto、Chromecast 投屏、暫停/繼續(xù)播放時的淡入淡出、插上耳機/連接藍牙耳機自動播放等等,Oto 也都一個沒有落下,在細節(jié)上做得比較到位。不過 Oto 同樣不支持播放 .m4a 格式的曲目文件。
FiiO:專業(yè)全能的聽歌利器
除了以上幾款國外的音樂播放器,知名國產隨身音樂設備廠商飛傲也推出了自家的本地音樂播放器飛傲音樂(以下簡稱 FiiO),它可以說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既全面、強大、更新頻率高,且顏值也還不錯的音樂播放器 App。
作為音頻設備廠商開發(fā)的 App,FiiO 在音樂文件格式的支持上自然是十分全面,除了市面上 WAV、FLAC、APE 等在內的幾乎所有主流的音頻格式,最高支持到規(guī)格為 384K/24bit 的 Hi-Res 音樂,對于比特率較高的高音質文件,FiiO 則會在歌曲列表上標注「SQ」或「HR」的標識用以區(qū)分。
在往音樂庫中添加曲目時,我們可能習慣于將手機數據線連至電腦上進行傳輸后再由播放器 App 掃描目錄的方式,而 FiiO 的「WiFi 傳歌」功能提供了更為方便的無線傳輸方式,只要手機與電腦連接于同一 WiFi 網絡下,在電腦端瀏覽器輸入相應的 IP 地址點擊上傳曲目文件即可通過 WiFi 網絡將其傳入手機存儲中,免去插線的不便。
若家中正在使用 NAS 存儲設備,還可以通過 FiiO 內建的多媒體服務,添加 NAS 的地址,從而將 NAS 設備中存儲的曲目文件進行網絡串流,來模擬使用專屬于自己的本地音樂流媒體服務。
FiiO 出自中國廠商之手,自然在對中文的支持上要比前述的 App 更勝一籌。在歌曲和藝術家分類的列表中,FiiO 均支持按中文名的拼音首字母來排序,雖然和英文曲目混雜著排在一起,但在滑動列表時,界面最右側會顯示長豎條形的字母列表以及當前所在列表位置的首字母預覽,供快速切換、尋找曲目,右下角的小圖標點擊后還可以快速跳轉到當前正在播放的曲目所在的列表位置。此外在藝術家這一分類列表里,FiiO 與 Oto 一樣提供了根據專輯藝術家來分類的選項(只是藏在設置項中,比較隱蔽),這可以過濾掉只有一兩首歌的歌手頁面,以上的這些設計細節(jié)對于音樂庫中擁有幾百上千首曲目的用戶來說還是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的。
當進入正在播放界面欣賞歌曲時,FiiO 能夠自動為缺失信息的曲目文件自動聯(lián)網補全歌詞或專輯封面圖,如果對自動補全的結果不滿意我們也可以手動于其中聯(lián)網搜索專輯封面圖或歌詞,直接下載嵌入文件。歌詞滾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字體大小縮放,如果滾動進度與實際播放進度有出入,也可以以0.5秒為精度對其進行微調。
比較接地氣的是,FiiO 還內建了極簡的「駕駛模式」,在界面中放置了更大的正在播放歌曲的標題,保留了大尺寸的 3 個常用操作按鈕,去除其他的視覺干擾因素,方便駕駛較老車型的駕駛者在駕駛場景下進行快速切歌,保證行車安全性。
對于追求極致音質的發(fā)燒友,FiiO 也奉上了一些偏向專業(yè)、極客的 feature。FiiO 內建的均衡器覆蓋了對 31.5Hz——16kHz 范圍內從超低音至極高音 10 個頻段的電信號手動調整支持,同時預設了 8 種包括流行、藍調、古典等在內的配置模式供選擇,收聽者可以手動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出最適合自己的音質。眾所周知,除了前端設備外,音頻輸出方式對收聽音質同樣有著較大的影響,Fiio 既支持 HWA(LHDC)協(xié)議以在連接相應藍牙耳機時享受較高音質的音樂,也針對 USB 輸出做了優(yōu)化,在手機或音頻播放器連接了外置的 USB 解碼器后支持對曲目進行 DSD 硬解。
總的來說,FiiO Music 作為一款本地音樂播放器 App,功能齊全、專業(yè)定制選項豐富,界面設計較為好看,對于追求極致聽歌體驗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個人覺得如果界面中的一些細節(jié)及圖標設計得再精致一些并添加上適當的動效,相信整體使用體驗還會更上一層樓。
小結
在看過以上幾款 Android 平臺的本地音樂播放器后,你可能感到有些眼花繚亂,也可能已經在心中有了自己的選擇。文中介紹的音樂播放器 App 均可在 Google Play 商店免費下載。
在音樂流媒體服務大行其道的今天,雖然使用本地音樂播放器 App 來聽歌看起來已經是一種比較 old school 的「少數派」行為,但它確實也能帶給我們不同于流媒體音樂平臺的獨特體驗和別樣的安心。在各式各樣的本地音樂播放器 App 中,還有哪些你認為有著不俗的用戶體驗,或者給你留下過很深刻的印象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分享、交流。